- ▲ 当地时间25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美国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表政策演讲。/纽西斯
当天,韩国企业公布了高达1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计划,投资领域涉及汽车、机器人、新一代核电、航空等全方位领域。首尔大学经济学部特聘教授金炳椽表示,这是“美国为追求脱离(去)中国的供应链,吸引韩国等同盟国制造业加入的新制造业同盟构想。”意思是说,美中竞争和供应链危机开启了“经济安全”时代。
美国主导的经济安全的核心是“不投资美国,就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对于韩国企业来说,要进入美国市场,除了大规模投资外别无选择。同时,在国内,由于一系列亲劳工立法,经营的不确定性正在扩大。面临低增长的企业不得不考虑“去韩”。专家们表示:“新制造同盟既蕴含着韩国经济全球扩张的机会,也带来了产业空洞化的危机因素。”
- ▲ 制图= 郑仁盛
韩国经济研究院院长丁澈判断认为这是一个“机遇”。他说:“有人担心,如果对美国投资,韩国的工作岗位会不会消失?但在目前的贸易环境下,如果韩国企业不投资美国,只增加对国内的投资,产品要出口到哪里去?”这意味着,在与中国的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如果只增加国内的投资和生产,就会陷入“没有出口市场的过剩生产”。丁澈表示:“从这点来看,对美投资可以成为加强国内业务的基础。”
也有分析认为,新制造联盟是提高韩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契机。金炳椽教授说:“如果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长期化,对韩国来说,这将成为拉开与技术不断上升的中国之间的差距的机会。” 金炳椽教授表示,为了抓住这一机会,“韩国不应仅仅将制造业转移到美国,而是需要思考如何将美国的设计和工程等技术能力内化成我们的。”首尔大学工学专门大学院教授李正东说:“重要的是要利用韩国在多产业组合方面的优势,将AI(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结合起来。韩美合作将成为韩国确保国际AI制造领导地位的契机。”
- ▲ 24日,在京畿平泽港的汽车专用码头,出口车辆正在等待装船。自美国从4月起对从韩国进口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以来,对美汽车出口急剧下降。/韩联社
对此也有不少反对意见。有人担忧国内产业的空洞化可能加速。西江大学教授许正(音)(韩国国际通商学会会长)表示:“美国不仅想在本土解决组装工厂的问题,还想解决材料、零部件、设备等所有问题。与过去的对华投资不同,对美投资具有强烈的减少韩国国内投资的性质。最重要的是,对美投资的成果——利益如何分配尚不明确。”意思是说,在今后的谈判中,无法确定如何处理该这一部分将成为一大负担。许正教授说:“如果釜山、蔚山等东南部制造业集群空洞化现象加速,即使结成同盟,我们也会陷入困境,这就是问题所在。”
专家们表示:“为了防止对美投资导致国内产业空洞化,政府迫切需要努力让从海外赚取的利润回流国内,从而形成增长的良性循环。”就是说,必须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提高韩国经济的可持续性。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长张尚植说:“具备进入美国市场规模的大企业可以通过增强全球竞争力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没有能力进入美国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差距最终会被拉大。为了缩小两极分化,将韩美合作转化为机遇,关键在于维护国内高端制造业的基础,建立创造优质工作岗位的良性循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