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万物相]自动驾驶生死存亡的危机

金城敏 朝鲜日报评论委员、科技部次长

查看韩文原文
▲ 插画 = 李撤元
看到快速左右转弯的汽车,笔者就会想起三年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乘坐过的谷歌自动驾驶汽车“Waymo”。乘坐Waymo的50多分钟,虽然并不危险,但乘坐体验并不好。当道路限速改变时,它会立即踩下刹车以匹配速度;而在确保与后车的安全距离后,它会猛然加速,嗖地一声转弯。让同行的小侄子在下车后都吐了。

▶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大约始于10年前。谷歌、特斯拉、通用汽车等曾自信能在2020年推出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但未能兑现这一目标。有不少报道说,行驶在旧金山夜晚街上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突然停在路中央,或特斯拉开启“自动驾驶”功能后发生了逆行等事件。企业方面表示,在不断变化的光线中准确识别周围物体,并设计出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案非常困难。最终在去年年底,通用汽车放弃了10年来投入14万亿韩元(人民币约725亿元)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

▶上周,美国迈阿密联邦法院认定特斯拉“自动驾驶”致死事故中由制造商承担33%的责任,责令特斯拉赔偿3400亿韩元(人民币约18亿元)。在事故中,特斯拉车辆在夜间撞上路边停放的SUV,且撞死了行人。法院认为,自动驾驶系统未能检测到道路的边界和障碍物,且特斯拉未充分告知自动驾驶的风险。美国目前正在进行十多起类似的自动驾驶事故的诉讼,其他案件的审判结果也可能让特斯拉支付巨额赔偿。

▶在自动驾驶的五个等级中,目前特斯拉等公司采用的是二级,即,“驾驶员可以在特定情况下部分委托驾驶操作”。在此前发生的事故中,自动驾驶汽车里也是有驾驶员的。特斯拉主张事故的原因是驾驶员弯腰捡掉落的手机,没有看前方,以此主张免责,但这一主张未被采纳。今后当完全无需人工干预、100%自动驾驶的系统被开发出来后,如果发生事故,该由谁来负责的问题虽然已经提出来了,但目前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

▶这次特斯拉的判决让自动驾驶企业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企业最近正在扩大实证测试,着手技术升级。但如果因事故而必须支付巨额赔偿,企业能否撑得下去?虽然必须严格追究制造商的责任,但如果过于严苛,反而会阻碍技术的开发。在技术发展和法律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真是个难题。

输入 : 2025-08-05 10:02  |  更新 : 2025-08-05 11:44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