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插画 = 李撤元
▶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大约始于10年前。谷歌、特斯拉、通用汽车等曾自信能在2020年推出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但未能兑现这一目标。有不少报道说,行驶在旧金山夜晚街上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突然停在路中央,或特斯拉开启“自动驾驶”功能后发生了逆行等事件。企业方面表示,在不断变化的光线中准确识别周围物体,并设计出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案非常困难。最终在去年年底,通用汽车放弃了10年来投入14万亿韩元(人民币约725亿元)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
▶上周,美国迈阿密联邦法院认定特斯拉“自动驾驶”致死事故中由制造商承担33%的责任,责令特斯拉赔偿3400亿韩元(人民币约18亿元)。在事故中,特斯拉车辆在夜间撞上路边停放的SUV,且撞死了行人。法院认为,自动驾驶系统未能检测到道路的边界和障碍物,且特斯拉未充分告知自动驾驶的风险。美国目前正在进行十多起类似的自动驾驶事故的诉讼,其他案件的审判结果也可能让特斯拉支付巨额赔偿。
▶在自动驾驶的五个等级中,目前特斯拉等公司采用的是二级,即,“驾驶员可以在特定情况下部分委托驾驶操作”。在此前发生的事故中,自动驾驶汽车里也是有驾驶员的。特斯拉主张事故的原因是驾驶员弯腰捡掉落的手机,没有看前方,以此主张免责,但这一主张未被采纳。今后当完全无需人工干预、100%自动驾驶的系统被开发出来后,如果发生事故,该由谁来负责的问题虽然已经提出来了,但目前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
▶这次特斯拉的判决让自动驾驶企业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企业最近正在扩大实证测试,着手技术升级。但如果因事故而必须支付巨额赔偿,企业能否撑得下去?虽然必须严格追究制造商的责任,但如果过于严苛,反而会阻碍技术的开发。在技术发展和法律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真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