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国总统发言人姜由桢正在宣布总统有关产业灾害的指示。/总统室通信摄影记者团
2024年,韩国产灾死亡人数为2098名,除疾病致死以外,有827名死于事故。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放眼全球也处于高位。即便韩国产业现场以制造业、建筑业居多,每天有超过2人因产灾事故死亡也绝非普通问题。总统下定决心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大多数国民都会表示理解。
若想减少产业灾害,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并在现场落到实处,便再无他法。韩国当前实行的《重大灾害处罚法》对经营负责人追究产灾的刑事责任,如此强硬的法律在全球都是史无前例的。即便如此产灾仍不见少,除了现场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淡薄以外,背后还存在非法转包、外国人劳动者沟通障碍、老龄化等结构性原因。总统优先直接听取产灾事件汇报能否解决问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最近,每当发生死亡事故,李在明有关产灾的言论和对策力度都会升级。包括但不限于“未必的故意杀人”,“将引入惩罚性索赔、贷款限制”,“要反复公示让企业股价暴跌”。甚至提及让公司实际倒闭的“吊销建筑许可”的方案。政府和民主党都在接连推行强硬的对策和法案。
总统盛怒之下,事故也许会短暂地减少,但如果像现在这样,每当有事故发生总统就做出反应、推行对策,则可能招致过度立法、产业萎缩等副作用。安保危机、经济增长、产业竞争力等,需要“以最快速度直接上报总统”的国政课题不在少数。当下这个时间节点,韩国总统最应优先处理的课题恐怕不是产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