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万物相]机器人奥运会

鱼秀雄 朝鲜日报评论委员

查看韩文原文
▲ 插图=李撤元
在方形擂台上,戴着护具和拳击手套的机器人笨拙地挥舞拳头。在绿色草坪球场上,穿着红色或蓝色背心机器人的5对5足球赛踢得正酣。它们做出类似打架的动作,但动不动就会绊倒。不过很快就会利用脚踝、膝盖的关节重新站起来。而在观众席上,人类正在为它们呐喊加油。上周末,“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召开。美国、德国等16个国家参赛,项目包括田径、体操、拳击、足球等,共计26个。

▶如果说足球、拳击还只是幼儿园运动会水平,1500米赛跑的水平最接近人类能力。金牌得主是中国宇树的H1人形机器人,成绩为6分34秒,按人类水平相当于男性业余选手的平均成绩。人类的世界纪录是3分26秒。H1穿着印有“具身智能”字样的背心完成了比赛。主办方宣传称,本届运动会所有正式比赛都是可自主判断、自主控制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盛会。

▶而就在4个月前中国举办的“机器人马拉松”中,部分机器人还允许远程操控。在那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冠军成绩为2小时40分,时速约为8~9公里,此次H1的时速达到了12~13公里。当时,大部分机器人刚出发就摔倒或者中途退赛,此次几乎都完成了比赛,而且银牌、铜牌的成绩与金牌相差也不算大。也就是说,技术、成绩都在向上靠拢。当然,目前与人类的最高速度还相差甚远。

▶在对比人类与机器人的奔跑能力时,南非共和国的义肢短跑选手奥斯卡·皮斯托瑞斯经常会被提及。他天生没有腓骨,1岁时膝盖以下的双腿被截肢,靠着特殊碳纤维材质、形似刀片的义肢奔跑,因此被称为“刀锋战士”。2012年,他曾参加伦敦奥运会,成绩为10秒91(100米)、45秒39(400米),与非残疾的顶级精英选手也难分高下。

▶据悉,机器人目前尚未攻克的课题是“全身协调”和“关节控制”。华盛顿大学机器人工程系教授塞缪尔·巴顿认为:“仅从最新技术角度看,机器人的个别腿部零部件、动力装置性能本身不亚于猎豹,但整合这些零部件完成跑步这种复杂动作还存在诸多局限性。”跳跃、落地、转向这些动作要同时满足速度、力量、细微平衡的条件,需要极为复杂的全身协调和关节控制。但这些终究只是时间问题。人类与“实体AI”之间差距的缩小速度正快得可怕。

输入 : 2025-08-18 10:58  |  更新 : 2025-08-18 12:08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