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插图=朴祥勋
▶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区苏台德,随着德国人的迁入也埋下了争端的种子。在20世纪初,捷克斯洛伐克人口为1300万,仅苏台德就有300万德裔定居于此。当希特勒宣称“重建伟大德国”并试图吞并苏台德时,当地的德裔居民举双手欢迎。而捷克人见此景便在脑海中留下了“德裔是卖国贼、叛徒”的印象,也成为了二战后苏台德驱逐德裔的契机。
▶在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望的顿巴斯也是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煤炭、钢铁工业兴起,大批俄罗斯人涌入这里。后来的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也曾离开俄罗斯,在顿巴斯的金属工厂度过青年时期。20世纪20年代,顿巴斯的俄裔人口仅为60万,20世纪50年代,激增至250万,俄裔人口占比也飙升至40%。这便是如今顿巴斯亲俄的原因所在。因反对乌克兰加入EU、推行亲俄政策而被推翻的前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也来自顿巴斯。
▶作为结束俄乌战争的条件,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将整个顿巴斯划归俄罗斯。特朗普也站在普京那边。原因是俄罗斯是强国,而且大部分顿巴斯领土已经被俄罗斯占领。与之相反,欧洲各国反对称,不得以顿巴斯居住着大量俄裔为由,动摇二战后划定的国境。
▶每当划定新国境,悲剧就会反复上演,并成为新争端的借口,这便是欧洲史。二战后,战胜国将流经波兰与德国之间的奥得河和尼斯河定为国境,并将河东的德国领土给了波兰和苏联。居住在两河东岸的1000万德裔因此被赶出家园。在这个过程中,至多有100万人死于屠杀、饥饿、疾病。只希望这样的悲剧不会在顿巴斯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