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 ▲ 插画 = 李撤元
▶受此启发,沃森和他的同事弗朗西斯·克里克用铁丝和金属板制作了DNA的立体模型,从而找到了满足化学制约条件的双螺旋结构。他们走遍学校的走廊和酒吧,高呼“我们发现了DNA的结构”。大约两个月后,《自然》杂志刊登了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这是一篇900字的短文,以“我们想提出DNA的结构”为开篇,揭示了DNA结构是由两条链连接而成的双螺旋。
▶沃森在自传中回忆说,他一看到富兰克林的照片就“直觉地感到DNA是两条相互缠绕的结构”。但在自己的论文中,他只是含糊地写了一行:“受到了威尔金斯、富兰克林博士等人未公开实验结果的启发。”富兰克林在37岁时因卵巢癌去世时,还不知道自己的DNA照片被沃森偷看了。沃森在富兰克林去世后出版的回忆录中,将富兰克林描述为“一个无法正确解读自己研究的数据,却一个人紧紧捂住数据的平凡科学家。”
▶沃森因其与达尔文、孟德尔相媲美的惊人成就获得诺贝尔奖,年纪轻轻便声名鹊起,但在学术界,他也被称为“罗马暴君卡利古拉”。即使在成为哈佛大学教授后,他仍看不起同事们的进化论、分类学、生态学等研究,称之为“集邮”。他还肆无忌惮地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称“肤色越深,性欲越强”,“虽说我们和非洲人的智力是平等的,但接触过黑人雇员的人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暗示黑人智力低下。
▶他遇到财政困难时,在2014年将诺贝尔奖奖章拿去拍卖。这是诺贝尔奖得主首次出售自己的奖章。他始终坚持种族歧视立场,最终甚至被剥夺了所有荣誉职位。他解开了DNA的秘密,向世界展示了生命的设计图,却无法摆脱自己对基因的偏见。集科学的荣耀与人类的傲慢于一身,光明与阴影并存的他,于几天前离开了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