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5日上午,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吕翰九在仁川国际机场启程前往美国华盛顿时,正在回答记者的提问。/News1
李在明在11日就职100天的记者会上,用“粗鲁、过激、过分、不合理、非常识”等直截了当的词汇来形容美国的谈判方式,由此可见韩国政府的挫折感。总统室12日表明了“不会进行脱离理性和公正性的谈判”的坚定立场。但在当前的情况下,重要的是要与强行提出非理性且掠夺性条件的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以确保两国间利益的平衡。目前阻碍谈判达成的关键问题包括3500亿美元规模对美投资的主体、投资基金的设立与运营方式、利润分配原则等。下文旨在指出韩国政府在今后的谈判中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比投资规模更重要的是投资资金筹集的主体。必须是韩国企业而非大韩民国成为资金筹集的主体。日本与欧盟分别与美国达成协议的文案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投资主体。在9月4日发布的美日谅解备忘录(MOU)中,筹集5500亿美元规模投资资金的主体为“日本”,投资基金的运营和投资项目的选择权归美国所有。在回收本金之前,利润按50比50分配,回收本金之后,利润的90%归美国所有。如果投资有收益,日本至少能分到一部分,但如果发生亏损,则完全由日本政府承担。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7月27日公布的美欧基本协议第6项中明确规定,投资主体为“欧洲企业(European companies)”而非欧盟或成员国政府。关于投资的表述也使用了“预计欧洲企业将在2028年前向战略产业投资6000亿美元”的说法,因此即使未进行实际投资,欧盟也无需承担责任。
美国肯定会强迫韩国效仿日本的模式,但我们必须坚决拒绝,坚持欧盟的模式。韩国政府不仅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筹集超过外汇储备80%的3500亿美元的投资资金,而且根据宪法第60条,也很难获得国会的同意批准。投资风险全部由韩国承担,而盈利时只能获得部分分红的基金运营方式,对我们来说也难以接受。
其次,即使谈判达成协议,也必须将为在美国韩国投资企业工作的韩国人员设立专业人员签证配额作为协议履行的条件加以贯彻。在美国国会通过立法设立就业签证配额之前,应在协议书中明确规定通过总统的行政命令来解决该问题。在乔治亚州现代汽车和LG能源解决方案的合资电池工厂建设现场韩国员工遭遇的变故清楚地表明,再好的项目,如果签证问题得不到解决,也无法正常推进。
最后,如果美国不接受这些条件,或强行进行破坏两国利益平衡的谈判,那么只能打破这一僵局。如果韩国要比日本和欧盟多缴纳10%的关税,那么韩国汽车和零部件对美国的出口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打击。但如果要支持汽车产业在美国的出口竞争力,就需要花费国民3500亿美元的税金,那么就应该能找到用这些钱振兴韩国经济的更有效途径。
我们并非没有筹码。如果谈判破裂,美国也必须放弃重建造船产业的梦想。哪怕在同盟国之间,核心国家利益对立的议题几乎没有不是通过首脑吵得面红耳赤来解决的。即使谈判破裂,也不要在国内就政府的对美外交成果打攻防战,而是需要超党派地进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