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9月14日迎来中秋节之际,人们为返乡与亲人团聚而在首尔火车站广场等车。
传统时代的中秋节是逝者和活着的人,以及乡村共同体共同庆祝秋收的节日。
中秋节一早,全家人就会聚在一起用新米饭、松饼和新鲜水果祭拜祖先,然后前往祖先的墓地。
整理好墓地旁的杂草后,村子里的人就会举行祈祷丰年的溜牛活动和摔跤比赛。
到了晚上,妇女们会看着圆圆的月亮并手拉手转圈。
“不多也不少,就像中秋节这样。
”记载朝鲜时代汉阳一年中风俗的《冽阳岁时记》(1819年)中,在那个饿着肚子度过春荒期的时代,百姓们种植的各种果实和粮食成熟的中秋节比春节还要重要。
近代以后,阳历开始规律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日本统治时期和光复后,国家权力依然没有改变阴历8月15中秋节。
朝鲜战争(韩国称6•25战争或韩国战争)和工业化使人口向城市集中的20世纪60至80年代的中秋节休假期间,火车站和汽车站都被返乡与亲人团聚的人们挤得水泄不通。
为追求理想、找工作、获得更好的人生机遇而涌向城市的人们提着大包小裹的礼物返回家乡。
在那个时期,“不停前进”的口号、工厂烟筒里冒出的烟气和亮灯的办公室成为发展的象征,但人们还是在中秋节到来之际乘坐空间狭小的火车或汽车返回家乡,这是因为他们在职场的生存竞争中感到身心疲惫,在陌生的城市中感到孤独,所以思念家人和邻居的温暖安慰。
当时的人们通过返乡摆脱了和时间赛跑的紧张环境,使自己得以喘息。
20世纪90年代小家庭时代到来后,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意义开始有所改变。
这时出现了农村父母到城市看望子女的“反回乡”这一新造词,把管理祖先坟墓和准备祭祀桌的工作交给陌生人负责的“除草代理”和“祭祀桌代理”企业开始盛行。
挤满高速公路的车队中有一半开始驶向度假胜地,机场也被要出国旅游的游客挤得水泄不通。
生活在乡村共同体乃至家庭都解体的个人时代的我们越来越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怀抱,真是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