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中国企业接连退出韩国证券市场

安俊勇 朝鲜日报记者

查看韩文原文
“中国企业恐惧症”正在韩国证券市场不断扩散。在韩国有价证券市场上市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提交不出“现金流”等主要会计资料,被会计事务所出具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而深陷退市危机成为了该事态的决定性契机。

如果中远海运遭到退市处理,中国企业便将在有价证券市场销声匿迹。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小股东因此蒙受的损失。据韩国预托结算院统计显示,以去年年末为基准,中远海运的个人小股东数达2.4万余名(99.7%)。他们所持的股份超过70%。2014年12月盘中曾一度飙升至14,150韩元(人民币86.29元)的股价,后跌停止至1,000韩元(人民币6.1元)。

◇2011年后7家中国企业退市,2.6万名小股东蒙受损失 自

2007年起的10年间,有22家中国企业进入韩国证券市场。其中有7家已经退市。自行申请退市的企业可以通过整顿交易等减少股东的损失,而被出具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后退市的企业,一切损失都将由股东承担。

由此为避开上市条件苛刻且竞争激烈的中国本土市场,远赴重洋进入韩国证券市场的部分中国企业陷入了所谓的“吃完就跑”的争议中。

据韩国交易所称,2012年9月退市的盛隆光电投资有限公司,退市后造成了2万名小股东蒙受损失。同月退市的联合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与次年退市的中国高纤亦分别造成了1,100余名与5,500余名小股东的损失。这三家企业在首次公开募股(IPO)时募集的2,700亿韩元(人民币16.47亿元)全部化为泡影。受害人数总计达2.6万名。如果中远海运也就此退市,受害小股东人数将达到5万人,蒸发掉的募集款将逼近3,300亿元(人民币20.14亿元)。

如果上月宣布自行退市计划的香港威博特有限公司与中远海运抽身,则22家中国企业仅剩13家在韩国证券市场存活。由此谴责韩国股市门槛过低,上市管理不善造成企业生存率(59%)狂跌的舆论声不断高涨。

◇高喊“投资需谨慎”实则毫无保护措施

中国高纤退市事件后中断的中国企业上市,随着去年中国晶体新材料控股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的上市重新活跃起来。24日,目前在包括高斯达克在内的韩国证券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共计15家(包括中远海运、威博特),市价总额高达2兆2,800亿元(人民币139.07亿元)。仅今年年内准备在韩国证券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就有10余家。

但问题是中国企业如此踊跃进军韩国股市,有关部门却不具备任何保护投资者的措施。资本市场研究院资本市场室室长黄世运(音)表示:“如果不想连累正准备在韩国证券市场上市的好端端的中国企业蒙受损失,必须尽快构建详尽的上市调查与评价系统。”

输入 : 2017-04-25 14:35  |  更新 : 2017-04-26 11:45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