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气象组织(WMO)、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欧盟发布了《关于臭氧层减少的科学评估:2022》报告书。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距离地表10-50公里之间),具有遮挡对生命体有害的紫外线的作用,紫外线也是诱发皮肤癌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紫外线划归一级致癌物。
进入1980年代以后,臭氧层变薄,出现了空洞。其主要原因是冰箱、空调制冷剂和喷雾等产品所产生的氟利昂(CFC)。其实,破坏臭氧层的是“氯”和“溴”,氟利昂气体在平流层中被紫外线分解成了氯或溴。
因此,全世界都在努力减少氟利昂气体的使用。韩国从1992年开始实施了保护臭氧层的特定物质的制造管制等相关法律(《臭氧层保护法》),2010年全面禁止使用氟利昂气体。氟利昂气体由氢氟烃(HFC)等作为替代品。
但有人指出,氢氟烃虽然不会破坏臭氧层,但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因此有必要进行限制。为此,国际社会于2016年通过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订案,决定逐渐减少氢氟烃的使用量。
WMO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表示:“人类为保护臭氧层而做出的应对措施,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优秀案例。阶段性地成功淘汰破坏臭氧的化学物质,表明了为了摆脱化石燃料,我们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