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评论]在战后中国对日外交战略中值得学习的部分
- 1945年8月15日,蒋介石在重庆发表讲话,宣布抗日战争胜利。他在演讲的结尾,向希望为死于日本侵略的2000万人报仇的国民传达意外的嘱托。他说服中国人民,中国只是把日本军国主义当作敌人,而不是把日本人民当作敌人,因此不能给日本人以奴隶般的屈辱。他还强调,既往不咎、善待邻里是中国的传统,要摆脱以暴治暴的恶性循环,必须给予宽容。当时宽容的战后处理方针,成为后来广为流传的“以德报怨”讲话。
1949年掌控了大陆的中国共产党政权似乎是为了和国民党竞争,行动更胜一筹。共产党领导集体从延安时期开始就以“罪恶只是在日本军国主义者身上,日本人民没有罪”为逻辑,将从内部瓦解日军作战意志的心理战作为抗日战略。在共产党主持的战犯审判中,没有一名日本人被判死刑或无期徒刑。这种“军国主义者和人民的区别论”也被用于1972年的邦交正常化。周恩来明确表示,不会要求日本人民承担赔偿,中国在建交声明中正式表态称:“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请求。”
中国的宽容既不是给予日本遗忘历史免罪符的善心,也不是免费的。背负“心灵债务”的日本,在1979年起的40年间,通过经济合作项目(ODA),为中国提供了3.65万亿日元。以此为基础,中国实现了超越日本的经济崛起。中国宽容的战争问责方针,是确保道德上的优势,最大限度将日本的负债意识用作外交资产的深谋远虑。最近,韩国也感觉到曾经享有的外交资产正在迅速耗尽。
- 申尚木 前韩国驻日大使馆一等书记官 | 2019-07-19
-
- [社论]仿佛回到一个世纪前的青瓦台
- 为要求在韩日间仲裁而前往美国的青瓦台安保室次长金贤钟(音)在回国途中表示:“就像1910年国债补偿运动和1997年外汇危机时开展募集黄金运动一样,我们需要团结一致战胜(日本的报复)。”因为当初期待的美国仲裁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才提出了“国债补偿运动”的这一110年前的运动。韩国总统文在寅上周在全南道厅表示:“全南居民与李舜臣将军一起用12艘船守卫了国家。”考虑到韩日冲突,他拿出了420年前的“李舜臣将军”。韩国民政首席秘书曹国也将东学农民革命题材的歌曲《竹枪歌》上传到社交媒体上。这表明,韩国政府不想解决外交矛盾,而是想点燃反日情绪。
引发日本报复的韩日矛盾,是强制征用赔偿判决引发的外交问题。如果韩国政府提前出面与日方对话并制定解决方法,就不会闹到这种地步。韩国政府以“三权分立”为由,袖手旁观了8个月,让事情搞越高越大。韩国政府未能做出周密的应对,给半导体产业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他们却说要像100年前一样和日本做斗争。执政党的“日本报复对策特委”委员长表示:“这是值得让义兵揭竿而起的事件。”难道现在是用“义兵”和“竹枪”化解外交矛盾的时代吗? 2011年中日因钓鱼岛所有权问题发生冲突时,中国在共产党的操纵下焚烧日货等,进行了感情用事的应对,却只是失去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民间可能会展开谴责日本的行动。日本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声称“韩国将毒气原料交给了朝鲜”,故意忽视韩国谈判团,导致了韩国民心的恶化。据说,日本产啤酒、服装的销量出现下滑,取消日本旅游的咨询也不断增加。但如果应该冷静考虑国家利益的政权,反而带头进行感情用事的应对,有可能会激化矛盾,给日本留下把柄。如果政府层面的反日攻势使反韩情绪在日本进一步扩散,绝对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强调清算亲日派的文在寅在3·1节纪念词中,被元老级进步学者指责为“官制民族主义的典型形象”。“官制民族主义”经常用于将批判政府失政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左派教育督学们给学校校歌贴上亲日标签,具有亲政府倾向的工会甚至表示要进行抗日斗争。面对敦促“冷静的外交解决方法”的指责,政权支持者攻击称这是“土著倭寇”。情绪发泄是一时的,但经济恶化会带来长期和结构性的民生损失,必须尽快制定现实且合理的对策。
- 朝鲜日报网 | 2019-07-15
-
- [评论]英属香港旗
- 香港回归前夕,香港人把“1997年后会怎么样”这句话挂在嘴边。他们担心能否像英国统治时期一样,自由和财产权得到保障。当时的回答是“1997年过后,1998年会到来”。意思是说无从知晓。30多万港人移居海外。邓小平亲自出面安抚民心说:“50年的一国两制,会保障言论自由等香港的体系。”
▶提出“中华复兴”的习近平失约了。邓小平决心“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但习近平用武力镇压了2014年香港人要求“香港行政长官直选制”的“雨伞示威”。出版批判共产党书籍的人被神不知鬼不觉地抓到大陆,说真话的记者们遭到不明身份的人的袭击。香港知识分子因恐惧而闭上了嘴。
▶过去10年里,香港公寓价格上涨了4倍。面积为6坪的“纳米公寓”价格相当于韩国的6亿韩元(人民币约352万元)。原因是大陆的暴发户蜂拥而至进行投机。香港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要用平均250万韩元(人民币约14682元)左右的月薪攒钱买房子,已经变得不可能了。随着香港经济被大陆吸收,香港的工作岗位也被大陆出身的人群占据。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5,甚至到了发生暴动的程度。
▶前天是香港回归22周年,发生了二三十岁人群组成的示威队突破警察人墙,占据立法会,在讲台上打出“英属香港旗”的史无前例的事情。他们要求大陆完全撤销可以抓捕香港人的《逃犯条例》。从年龄上看,他们并未亲自经历英国统治,也没有使用武力的经验。但他们还是闯进了立法会,重新拿出22年前的香港旗,应该是因为对中国这个国家的不信任。换个立场来看,想想“如果朝鲜能够逮捕韩国人,我们会怎么做”,就能理解香港人的心情了。
▶2017年移民香港的人数达到2.43万人,比2016年的6100人增加了4倍。去年,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 18岁至30岁的人有51%表示他们在考虑移民。到了2047年,香港将成为大陆的一个城市。现在的香港人觉得共产独裁和民主主义无法共存,大陆不可能变成保障人类尊严的合理且常识性的体制。
- 安勇炫 朝鲜日报评论委员 | 2019-07-03
-
- [社论]面对中日经济报复 韩国政府去了哪里?
- 日本政府开始限制对韩国出口用于芯片、智能手机、电视的3种尖端必需材料。韩国被排除在27个“白色国家”之外,每次出口都要得到日本政府的批准。日本政府称“因为(与韩国的)信赖关系明显受损”,明确表示这是对韩国大法院强制征用赔偿判决和扣押日本企业资产的报复。支持自由贸易的日本政府像中国的“萨德报复”一样,强行采取了非常规的报复措施。原本应该由政府通过协商和协调解决的外交议题,最近却直接演变成了对企业和产业进行打击的最糟糕状况。
拿韩国法院的判决大做文章的日本,其贸易报复违背了自由贸易精神,也很可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通商规范。日本在本国主办的大阪G20峰会上发表支持“自由无歧视的贸易环境”的共同声明后仅两天,就实施了与此背道而驰的对韩贸易歧视。这是推翻持续几十年的两国互惠经济关系、破坏信赖的不正当且拙劣的措施。国际社会应该对此予以谴责。
但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力量和实力的逻辑比道德规范更重要。在日本打出报复牌的3种材料方面,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很强,控制着世界市场的70%-90%。韩国企业也绝对依赖着日本产品,因此占整体出口20%以上的三星电子、SK海力士、LG电子等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遭受打击。这无异于打击韩国经济的要害。当然,日本对韩国产芯片和显示器的依赖度也很大,因此对日本的打击也不小。但如果日本政府以批准程序为由拖延时间,加以刁难,必定会造成损失。即便如此,也会让因严重的经济停滞而走下坡路的韩国经济雪上加霜。
去年10月,韩国大法院做出强制征用判决后,一直有人预测日本将对芯片领域进行报复。但韩国政府在没有制定任何对策的情况下袖手旁观。据说,韩国政府也是看到日媒的报道才得知日本的报复行为。虽然韩国外交部长上周曾表示“(如果日本进行报复)我们不可能坐视不管”,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出现实际情况后,除了“向WTO申诉”之外,韩国政府并没有拿出实质性的应对措施。
上周末,中国北京市发生了拆除三星、现代汽车等120多家韩国企业广告牌的荒唐事件。付款并签订了截止2025年的广告牌运营合同,却未经事先说明,也没有约定赔偿,就像军事行动一般在深夜进行拆除。虽然企业因北京当局的非法行为遭受了严重损失,但韩国政府没有采取任何对策。这与两年前“萨德报复”当时中国政府对乐天、现代汽车和旅游、韩流企业采取的盲目报复如出一辙。
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韩,邀请了20多名韩国企业界人士,还点名企业家并鼓掌说:“为美国创造了5万个工作岗位”。据悉,白宫以在美国投资的企业为中心,亲自选定了邀请对象。反过来说,就是意味着要对不利于美国利益的企业进行关税报复。美国还加强了对韩国企业的施压,要求其不要和中国交易。
强国们不经过韩国政府,而是直接针对韩国企业和产业行使影响力和施压,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通过各种限制规定和调查勒紧企业脖子的韩国政府,在需要保护本国企业的事态中却不见了踪影。面对日本经济报复,主导对日强硬外交的青瓦台,立场却是“去问产业部吧”。
- 朝鲜日报网 |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