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奢侈品品牌沉迷开门奔跑(Open Run)不断推高售价之时,遭到了全世界7000万名消费者抛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韩国人口。分析称,消费者选择捂紧钱包的原因并非消费能力不足,而是奢侈品品牌的胆量生意令他们感到幻灭。
.jpg)
- ▲ 一位女性消费者正经过位于印度孟买的法国奢侈品品牌爱马仕门店。/韩联社
报告评价,此次下降并非暂时性调整,而是结构性危机。在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达到顶峰时,奢侈品市场曾出现过连续2年的低迷。但在那之后,除新冠大流行期间,每年都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但今年再次领到连续2年负增长的成绩单。这一信号表示,基于大流行后向市场释放的巨大流动性而形成的消费泡沫已经完全破灭。贝恩诊断称:“延续至2023年的报复性消费被证实为一场泡沫”,“当前奢侈品市场并非单纯的调整期,而是泡沫破裂后回归原位的痛苦过程。”尤其消费心理遇冷,LVMH(路易·威登-酩悦·轩尼诗)、开云(Kering)等主要集团的业绩持续低迷。LVMH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4%,营业利润下降15%。开云上半年销售额减少了16%。
.jpg)
- ▲ 10月2日,在法国巴黎手持标语的示威队,标语上写着:“LVMH路易·威登-酩悦·轩尼诗董事长兼CEO伯纳德·阿尔诺使用6个避税点。”/韩联社
特别是奢侈品的代表品类箱包和鞋履销售降幅最大。而箱包和鞋履恰恰是奢侈品品牌涨价策略最具攻击性的品类。贝恩咨询合伙人克劳迪娅·达尔皮齐奥反问AP道:“消费者衣柜里的包已经够多了”,“现在店里的产品和几年前买的一模一样,只有价格翻倍,谁会愿意掏钱?”
消费者认知的改变也十分明显,开始将单纯炫耀昂贵物品视为掉价的行为。达尔皮齐奥称:“虽然还构不成灾难级别,但消费者正转向追求更合理、更合乎伦理的价值”,“自社交媒体(SNS)上,年轻人质疑‘以这个价格买它是否合乎伦理’的声音持续高涨。”
.jpg)
- ▲ 13日,一位消费者正经过位于俄罗斯莫斯科GUM百货的杜嘉班纳门店。/韩联社
大多数离开的消费者属于Z世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21世纪00年代初期出生)和中产。过去他们被称为“渴望客群(Aspirational consumers)”推动了奢侈品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但主要奢侈品品牌都开展的是专注于资产高于3000万欧元(约合510亿韩元)的超高净值人群(Ultra-high-net-worth individuals)的VIP营销,没有努力去留住渴望客群。据统计,超高净值人群全球约有40万名,包含其家属共计约150万名。奢侈品品牌认为,只要留住这些超级富豪,经济萧条也丝毫不会受影响。
但少数富豪的购买力填补不了7000万渴望客群的缺位。达尔皮齐奥称:“在品牌不断强化针对富裕阶层的价格政策和服务的同时,渴望客群感到被忽视进而离开”,“在奢侈品市场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业绩腰斩。”
.jpg)
- ▲ 一位女性正经过位于法国巴黎的古驰门店。/韩联社
因为日元兑美元贬值,大批游客涌入而异常繁荣的日本市场也开始走下坡路。预计日本市场今年也将缩水8%,规模缩减至310亿欧元(约合53万亿韩元)。背后的原因包括日元价值波动加剧,主要奢侈品品牌大幅上调日本售价,消费者没有理由特意赴日购买。
而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美国预计今年销售额在1010亿欧元,与去年持平。美股繁荣令顶级富豪的消费得以维系,但饱受通胀之苦的中产不可避免地选择离开。另外,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上任后加强保护贸易主义和关税政策变化可能性都是打压消费心理的变数。
与之相反,唯一笑得出来的是中东市场。全球富豪以迪拜为中心涌入中东,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0亿欧元(约合3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了4~6%。报告分析称,尽管地缘政治紧张感升级,但基于石油资本的强劲购买力仍稳稳地撑起了市场。
.jpg)
- ▲ 在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Sapaf Atelier 1954工厂,托斯卡纳地区的技术工人们正在制作高级手提包。/韩联社
达尔皮齐奥表示:“过去几年间,持续的无理涨价是一场破坏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信任的危险豪赌”,“如今,奢侈品品牌需要重新思考‘品牌为了哪些消费者而存在’。”他强调:“消费者不再单纯想拥有商品,而是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品牌体验”,“想让离开的7000万回心转意,必须先落实令人信服的价格政策和富有创意的革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