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日访问烟台,正在与摊贩交谈。/ 中国政府网
受新冠疫情影响,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8%,中国领导层和官方媒体纷纷着手推崇“地摊经济”。这是2007-2008年金融危机后10年来,中国当局第一次强调地摊经济。
李克强在上月28日两会闭幕记者会上也赞扬了地摊经济。他说:“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中国媒体称,李克强所说的城市是成都。据新华社报道,新冠疫情缓解后,成都市政府从今年3月起下达了“只要不影响交通,即可占道经营”的指示,划定了超过2000个允许摆摊的区域。
李克强讲话后,中国媒体也纷纷报道地摊经济。有企业预测,如果放宽地摊限制,将创造5000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已不是第一次传颂“地摊经济”。在中国,地摊经济最后一次受到关注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但金融危机结束后,又再次强化了对地摊的管制。
地摊经济在中国再次受到关注,说明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李克强总理在上月28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虽然超过了3万元人民币,但6亿人的月均收入仍然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