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在美国底特律车展上,中国电池制造商比亚迪(BYD)总裁王传福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年末,我们将向美国市场出口电动车”。
当时,美国媒体以《中国汽车袭击美国》为题进行了大肆报道。
但已经过去3年半的现在,王传福的豪言壮语仍未实现。
比亚迪最近公布了在加利福尼亚州兰开斯特建立电动大巴组装工厂的计划,还没有放弃进军美国市场的梦想。
但在美国国内,对比亚迪技术的质疑,以及对设计的批评铺天盖地。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市场上还很难得到认可。
虽然中国汽车的海外出口每年都在增加,但大多是向南美、中东等地出口低档汽车。
中国大陆市场的消费者也更喜欢价格高于国产汽车20%至30%的外籍合资企业的汽车。
力压美国连续4年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的中国真的有些脸面无光。
专家认为,中国汽车企业的技术实力不但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与韩国也有很大差距。
衡量汽车技术实力的标准是,能否通过自主技术设计并制造动力传动系统(发动机和变速器)。
1991年首次自主开发“阿尔法发动机”前,现代汽车一直都是借用日本三菱的技术制造汽车。
目前,中国企业还没有自主开发出动力传动系统,因此从国外转让技术。
韩国产业研究院国际产业合作室室长赵哲(音)表示:“韩国和中国的汽车技术差距为5至10年,在过去的10年里没有太大的变化。
不仅是技术,在设计方面也很难认为有所改善。
”中国企业为了弥补不足的技术力量,积极推进海外收并购(M&A)。
去年破产的美国最大的电池企业A123系统也是被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企业万向集团收购。
但有人对其效果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