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国钢铁减产 拟增产高附加值产品

金承范

查看韩文原文

中国政府去年年末宣布钢铁产量到2018年减少8000万吨以上时,韩国钢铁业界给予密切关注并忙于计算得失。
这一数字相当于POSCO年产量的两倍以上,中国总产量的10%。
也就是说,曾是钢铁产能过剩震源地的中国要大力进行结构调整。
中国政府陆续公布了后续措施,包括将在中国钢铁产量中占30%的河北省以及山东省、山西省等钢铁企业密集区视为结构调整的核心对象,通过企业之间整合、淘汰劣质企业、废弃落后设备等方式大幅降低生产规模。
中国的减产政策是一把双刃剑。
短期内对韩国企业有利。
但中国政府通过积极的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转换生产体系以高附加值产品为核心后,中国企业将成为POSCO等韩国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
◇短期内有效解决钢铁供给过剩问题韩国钢铁业界暂时对中国钢铁业界的结构调整持欢迎态度。
这是因为,中国产钢铁进口量减少后,供给过剩问题就会得到缓解。
钢铁协会的资料显示,去年韩国进口的钢铁达1939万吨,其中987万吨来自中国。
韩国每年的钢铁消费量为5400万吨左右,国内生产的内需用钢铁达4300万吨。
加上进口量,韩国每年会有840万吨左右钢铁无人问津。



中国政府公布大规模减产目标,是因为中国钢铁企业存在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中国钢铁业界今年第一季度出现大规模亏损。
《人民日报》22日报道称,主要钢铁企业今年第一季度共出现41亿元人民币的亏损。
而去年一年创造的利润只有51亿元人民币,业绩严重恶化。
另外,中国政府重视环保也是减产的一个原因。
中国现任领导班子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视为最重要的国政课题,并要求不具备环保设备的钢铁厂关门停业。
特别是,习近平政府凭借强大的国政掌控力不断逼迫一直在结构调整问题上持消极态度的地方政府。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政府的压力下举旗投降并立下军令状称“钢铁产能新增1吨就地免职”。
天津市也表示:“不会再批准增加新设备。
”山西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海鑫钢铁最近因无法偿还30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而宣布债务违约。
就在去年地方政府还通过资金援助或承担债务等方式阻止破产,但现在情况截然不同。
◇长远来看或带来威胁但也有人指出,中国钢铁业界进行结构调整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对韩国钢铁企业构成威胁。
这是因为,中国政府推进的钢铁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不只是减产,还有生产模式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换。
在韩国高级钢铁市场上,中国产品的进口也呈增加趋势。
2008年仅为6.8%的中国产冷轧钢板的市场占有率去年提高至17.4%。
冷轧钢板属于高附加值产品,主要用作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产品的外壳和汽车外部钢板。
去年中国产电气钢板进口量同比增加了14.5%。
POSCO经营研究所博士沈尚亨(音)指出:“从长期来看,中国产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将对韩国企业构成很大威胁。


输入 : 2014-04-24 16:03  |  更新 : 2014-04-24 16:03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