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在中国全境拥有85个购物中心和75家百货商店。衣恋集团于1994年进军中国市场,在万达集团下属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店开设了数百家店铺,成为成果最显著的韩国服装企业。现在经营肯辛顿酒店的衣恋集团从2006年开始陆续收购众多韩国度假村,不断壮大酒店度假村生意。该集团还在济州涯月邑一带得到100万平方米的地皮,打算在2022年之前打造主题公园和酒店度假村。
在这种情况下,衣恋集团迎来了万达集团这一援助大军。除了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店之外,还拥有51家五星级酒店的王健林曾于2012年应朴圣敬之邀访问过韩国,对韩国业务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可以说,万达集团成为衣恋集团的“出资大腕”。
- ▲ 衣恋集团副总裁朴圣敬(左五)和万达集团总裁王健林(左四)。照片=衣恋集团提供
釜山海云台LCT的“出资大腕”也是中国最大建筑商。LCT位于海云台白沙场东侧,高411米、地上101层,为超高层型酒店和住宅区。施工方是全球最大建筑商中国国营建筑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称“中建”),它是击败欧美著名建筑公司万喜集团 (VINCI,法国)和柏克德工程公司(美国)后得此殊荣的。釜山城市公司等参与开发的韩国商LCT方面此前一直没有在韩国国内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和施工方。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接触到了拥有超高层建筑经验和技术的“中建”。
中建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WFC,高492米,101层)和香港环球贸易广场(ICC,高484米,118层)的承建商。另外,今年1月投入使用的首尔明洞中国大使馆(地上24层)的承建商也是中建。尽管其中的一座是中国的驻外使馆,但在韩国第一大城市首尔中心和第二大城市釜山中心的黄金地带承建过摩天大楼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中国房地产和建筑业的资本正在大举涌向韩国。不只是济州岛和海云台,中国资本正向韩国各地很多有望的房地产开发项席卷而来。据悉,除了与衣恋集团合作项目之外,万达集团还考虑向世界最大的填海工程“新万金工程”进军。中国过去依靠工地工人廉价劳动力进军韩国建筑市场,而现在则依靠雄厚的资本以开发商的身份驰骋韩国。
尤其是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董事长李嘉诚投资韩国房地产的消息传出后,中国建筑业对韩国的投资热情进一步高涨。长江实业去年年底收购了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韩国分公司的房地产份额。李嘉诚在泛中华地区誉为“财神爷”,他的投资方向一直被投资者们视为榜样。这就像美国投资者关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裁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方向一样。
李嘉诚投资后,原来由哈尔滨奔马实业、河北蓝鼎集团、青岛百通集团等地方企业主导的对韩投资开始被中国屈指可数的大企业所取代。其中的招牌大企业包括万达集团、绿地集团、新华联集团等。此外,还有万科、SOHO中国等中国屈指可数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在考虑与韩国大企业合作。
过去使唤中国建筑工人的韩国建筑公司现在逐渐沦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方或分包商。就海云台LCT项目而言,釜山地区的企业从中建那里分得活儿干。上海绿地集团投资的济州健康医疗城项目中,韩华建设接受绿地集团发来的订单,成为施工方。
韩华建设宣传室常务申完哲(音)说:“中国企业凭借低廉的劳务费和强大的资金实力出示其他竞标企业不可能出示的金额,从而拿到订单。而且他们还参与营销,卖不出去就自己兜着。”据申完哲透露,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整栋整栋地买下卖不出去的房产已司空见惯。他还指出:“由于日后维护所需劳务和维护成本,而且负债比率高,因此韩国企业无法像中国企业那样购买剩余房产。”
韩国房地产和建筑市场的特殊性也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国外房地产和建筑市场大都是开发商主导项目,而建筑商只负责建筑业务。但韩国国内房地产和建筑市场一直是以大建筑公司为主,而不是开发商主导。提供房地产开发资金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供资金时只相信施工方的担保,不看未来的资金流向。也就是说,银行提供贷款只是看着招牌玩钱,而不评估项目本身。
但是,房地产和建筑业低迷不景气的几年前问题暴露出来了。不景气使建筑公司陷入困境,金融机构开始停止贷款。2011年发生储蓄银行停业事件后,金融当局加强了对房地产项目融资(PF)贷款的监管,从而令大建筑公司也面临资金困境。结果资金短缺的开发商只能另辟蹊径,而他们所找的正是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一向以低利率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以此购买土地使用权,然后兴建住宅区和购物中心。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的低利率政策也贡献了一份力量,又赶上胡锦涛、温家宝执政时期的2008年底所实施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扶持政策,这些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政府最近又出台房地产限制政策,于是寻找海外市场,而韩国正中其下怀。
韩国房地产业界的一位相关人士指出:“中国建筑商认为韩国市场很有发展潜力。”这是因为他们可以兴建商住两用楼或公寓式宾馆,卖不出去则向本国游客出租或销售。由于两国之间飞行距离只需两个小时,所以需求稳定。可以说,韩国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进军国外市场的前哨基地。
韩国建设产业研究院分析称:“储蓄银行事件和海外项目亏损等原因导致韩国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商在资金方面产生危机,立足之地大幅缩小。中国企业乘虚而入,但在基建工程等领域和韩国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他们在韩国市场大都集中在酒店、购物中心等以收益型为主的投资开发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