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环境破坏导致世界25%语言面临消亡

李淳兴 朝鲜日报记者

查看韩文原文
据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不仅是动植物,人类的家园也因环境破坏而遭受解体,最终人类使用的语言也将消失。该研究结果展示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因而受到关注。

英国《卫报》旗下的周日版报纸《观察家报》援引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最近发表的报告《生态文化多样性》报道说:“在坏境破坏快速进行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世界7000多种语言中的6%已经消失。其余的25%也不能继承到下一代,处在消失的危机之中。”

研究组称:“随着生活家园的消失,土著部落的解体加快了。随着他们移居城市,之前使用的语言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实际上,7000多种语言中有90%是使用者不到10万人的“稀有”语言。就是说,因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和国家的解体随时会消失的语言占大多数。

报告例举了世界第二大岛屿新几内亚岛。随着对热带雨林的过度开发,灭绝的个体数量增加,土著人的居住环境也遭到破坏,因此过去达到1000多种的新几内亚岛的语言现在消失了一半以上。

参与研究的生态文化学者乔纳森•洛说:“该研究证实,在干净的环境、多种生物生活的空间里,文化的多样性会变得丰富,语言也将变得发达。”

输入 : 2014-06-09 17:18  |  更新 : 2014-09-11 18:35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