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总裁徐庆培本月22日出席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举行的“爱茉莉上海美丽妆园”竣工纪念座谈会,做出了针对中国市场的第二个目标展望——到2020年将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增至3.3万亿韩元,达到今年(推测为4000亿韩元以上)的8.5倍,并使集团的总销售额增长至现在的3倍——12万亿韩元。
- ▲ 本月22日,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总裁徐庆培出席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举行的的“爱茉莉上海美丽妆园”竣工纪念座谈会。照片=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提供
徐庆培说:“为了建设上海美丽妆园,2年3个月期间投资了1300亿韩元。(美丽妆园)占地面积为9.2787万平方米,相当于12个足球场的大小。化妆品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亿件。占地面积和生产能力均为之前工厂的10倍”。物流中心使得商品在中国全国的配送时间从7天缩短至3到4天,效率大幅提高。2004年徐庆培出任总经理时曾在上海召开工厂竣工记者招待会并表示:“要在上海发起挑战。”这是他时隔10年发出的“第二次上海宣言”。
徐庆培总裁的新挑战因为10年前“第一次上海宣言”的实现变得更加耀眼。最近7年间,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的销售额以年均36%的速度增长,股价本月24日达到243万韩元,超过乐天七星和乐天制果等,成为韩国最高股价。
◇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中国
徐庆培就在中国市场大步迈进的秘诀表示:“韩中建交的1992年进军中国市场后,22年里去过中国120次。虽然有时不是很积极,但从未放弃过中国。”这和亚洲金融危机等导致外部环境恶化时大幅缩小中国事业规模的其他韩企形成了鲜明对比。
- ▲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彩妆品牌“伊蒂之屋”在中国上海开设的专柜。在这里见到的凌丽萍(音)说:“以前用法国化妆品,去年开始只用韩国产品。”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徐庆培表示:“20多年前,我们集团围绕‘事业多元化和国家多元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当时跨国企业的共同点是,在专业领域奠定自己的地位并在世界各国打开销路。因此我们决定只做化妆品这一类产品并进军中国市场。”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对证券、职业棒球俱乐部等非核心事业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结构调整,但在中国的事业则保持了一贯性。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之外,爱茉莉太平洋集团还果断进军沈阳。他们带着韩国工厂用过的机械设备前往沈阳建厂。这种战略可以降低成本,使失败的风险降到最低。
◇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的制胜法宝是近20年来一直坚持的当地市场调查和研发工作。例如,1997年至今,集团对5200多名中国女性的皮肤进行了研究,还与6大城市的皮肤医院共同分析了各地女性皮肤的特点和需要的化妆品功能。
- ▲ 针对最低温度低至零下40度的中国东北地区开发的保湿乳。
为了推进更完美的本地化战略,徐庆培从2011年开始实施“慧超项目”,将韩国员工派往中国各地学习和研究数月。他说:“这个项目旨在学习韩国第一位国际人、《往五天竺国传》作者慧超的挑战精神。”
◇中国当地企业最具威胁
但徐庆培表示:“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他说:“最可怕的是每年增长40%至50%的中国企业。比外籍企业更了解中国人心理的这些当地企业最具威胁。”
徐庆培表示:“虽然韩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不想把所有希望寄托在韩流上。”他说:“顾客可能会因为韩流而去购买我们的产品,但是否再次购买则完全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因此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本身的吸引力。”
徐庆培强调:“进军中国市场的20多年让我明白中国人和韩国人拥有完全不同的文化,我们对中国真的缺乏了解。现在只是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