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着一次都没开过的电视发出感叹的现象如果持续三天以上,那就要去医院了。正常人过了三天以后就不会再对关闭的电视发出感叹。只会在开电视时发出感叹。
也就是说,我们买的并不是“物品”本身,而是该物品带来的“体验”,物品本身只是获得这种体验的手段。举例来说,人们通过观看电视节目体验喜怒哀乐,通过电话与思念的人交流,通过汽车走出家门,见识大千世界,通过叫“家”的地方获得温暖和安全感,通过购买名牌体验快乐和自豪感。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渐渐遗忘“体验”这一最终目标,开始执着于物品本身。原因何在?这是因为人们相信“物品决定体验”。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的体验一直从属于物品。越好的物品越能提供好的体验。就在十几年前,即使将产自韩国、日本和中国的电视遮住品牌,仅看画面就能区分。因为当时还处在“技术决定人类体验”的时代。正因为如此,韩国社会高度重视技术,为发展先进技术倾尽全力。不仅是韩国,所有国家都是如此,出现的结果是,当今时代,技术实现高度化、平均化,技术不再决定体验的差异。现在如果将电视的品牌遮住,没人能区分产自哪个国家。
最先预见到这种技术局限性并让我们看清这一事实的人是史蒂夫·乔布斯。他推出的iPod、iPhone、iPad在技术方面并非我们做不到,韩国完全有这种能力,因此,三星电子、LG电子都迅速跟上这一步伐。
然而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技术,而是我们不知道该生产什么。也就是说,韩国缺乏在考虑如何生产之前首先考虑生产什么的洞察力。这正是追随者(fast follower)和先行者(first mover)的区别。过去几十年里,韩国一直在追随他人步伐的情况下成长,但这种方式现在遭遇瓶颈。比我们做得更好、价格更低的国家,世界上比比皆是。
因为上述原因,目前韩国社会热衷于创意、融合、创造经济之类的词语,这都是为了成为先行者(first mover),最后却往往再次回归技术问题。政府政策和企业努力的重点大都集中在技术开发和推广问题上,政府的研究经费侧重于科技领域。
也就是说,韩国至今仍没看清问题的本质。韩国的问题是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要想清楚这一点就要了解人类想要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即看透人类的欲望和本质。史蒂夫·乔布斯称自己的苹果公司是人文学和技术的结合品,即通过人文学弄清应该做什么,然后通过技术来实现。
- ▲ 许泰均
韩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哪里?答案很简单。技术实力和对人类的理解究竟哪个更重要?摆脱对物品的执着开始思考人性才是创造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