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学综合人类系教授小仓纪藏24日在首尔大学日本研究所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以在特会为核心的仇恨言论势力言行低级、过激,几乎没有日本人喜欢他们,对韩日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有限。但日本普通人中的反韩派不断增加,韩国有必要从客观角度分析其原因。”小仓纪藏23日来到韩国,目的是在24日举行的首尔大学日本研究所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中以“日本反韩派有何主张”为主题发表演讲。下面为对他的采访摘要:
- ▲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小仓纪藏24日在首尔大学日本研究所接受本报采访。小仓纪藏指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现在的日本变得心胸狭窄,不愿包容他人。孤独感支配日本社会,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反韩情绪。”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问:反韩派持什么主张?
“简而言之就是‘不能相信韩国’。韩日两国1965年建交后,50年来一直保持友好关系,但日本人觉得‘韩国现在不想继续与日本交往’,所以排斥韩国。而且,韩国倾向中国的现象在日本人眼中的严重程度超乎韩国人的想象。韩国接近充满经济吸引力的中国无可厚非。但日本毕竟和韩国友好了很长时间,韩国倾向中国让日本人感觉很不是滋味。这种感觉进一步刺激了反韩情绪。”
问:这种情绪在不断扩散吗?
“虽然大家没有自称为反韩派,但从客观角度看,可以称为反韩派的日本人确实在不断增加。”
问:为什么会增加?
“日本社会心胸越来越狭隘,对他人的包容力也不断下降。与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相比,现在的日本已经彻底改变。整个日本失去自信,孤独感支配社会。反韩派想与东亚断交。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19世纪中后期建立近代统一国家的过程)的代表性政治家福泽谕吉(1835-1901年)提出与亚洲断交的‘脱亚论’时,日本领先于其他亚洲国家。然而现在中国、韩国走在前面,所以他们觉得‘不应和气势高涨的这些国家纠缠在一起,我们自己安静地生活’。这与明治维新时期的情况截然相反,可以称之为‘反福泽现象’。”
问:安倍政权的右倾化也可以看作反韩现象的延续吗?
“安倍政权也和反韩派不同。反韩派只是对韩国产生遗憾的情绪,很单纯,这种倾向今后有可能会改变,而安倍政权更像是‘确信犯’,因为他们想要通过修改和平宪法使日本变得更加强大。”
问:在韩国没有反日书籍,但反韩书籍在日本十分畅销,这是为什么?
“韩国人对日本比较了解。日本近10年来对韩国的了解也有所加深,但对于普通的日本人来说,韩国还是一个陌生的国家。韩流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功后,日本也出现了想要全面了解韩国的动向。但走近韩国后发现,韩国这个国家和一向提倡韩日友好的亲韩日本人想象的不同,这让很多人受到冲击。反韩派2005年正式出现,他们强调了‘讨厌日本的韩国’的存在。”
问:这是在抵制韩流吗?
“可以说是全面接触韩国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吸收综合信息的过程。现在的反韩书籍内容大同小异,水平低下,日本人对韩国的看法很快就会过渡到下一个阶段。我在韩国留学时的20世纪90年代,韩国出版了《日本不存在》一书,其核心内容是:长辈们总说‘应该学习日本’但亲自接触后发现‘这样的日本根本不存在’。同样,现在的反韩书籍的核心内容也是亲韩派日本人所说的韩国‘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水平更低一些,而且描述方式有些过激。”
问:反韩现象有没有其他性质?
“反韩现象是对韩国的抨击,同时也是对战后日本霸权(主导权、权力)的抨击。反韩情绪在这两种情绪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反韩派认为战后日本的传媒界、学界都具有左派或中立倾向。他们指出,从大众传媒来看,以《朝日新闻》为代表主张韩日友好的势力至今为止一直掌握主导权,研究韩国的学界也形成了‘如果不反省殖民统治就没有资格研究朝鲜’的氛围。推翻以《朝日新闻》为代表的左派主张是反韩派的主要目标之一。最近出现的‘猛批朝日’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朝日新闻》取消强征慰安妇相关报道并道歉,而是出于上述意图。”
问:韩国怎样才能走近日本并让日本改变态度?
“当然,日本应该改变。然而,韩国也不要低估1965年建交后韩日两国为保持友好关系所做的努力。只要韩国理解并承认日方所做的努力,哪怕只理解一点,日本社会的氛围就会截然不同。如果让人觉得韩国人只知道谴责日本,只会给反韩派和安倍政权提供不断成长的能量。从当前韩日社会来看,韩国在心理上比日本更从容。我相信韩国有足够的能力使反韩派转变为亲韩派。”
小仓纪藏简介
京都大学综合人类系教授小仓纪藏在东京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公司担任广告文案策划,期间来韩国工作时被与日本截然不同的充满活力的韩国社会氛围深深吸引。他1988年辞去工作,来到首尔大学完成了东方哲学硕士和博士课程。1992年至今,他写了20多本有关韩中日三国的书,编著或用日语翻译了10多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