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ki Kim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说:“就连朝鲜上流社会的子女都没有自由,而且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真是令人吃惊。竟然有人说这样的社会充满活力,真是难以理解。”此番言论是针对旅美侨胞申恩美的,她举办美化朝鲜的“朝鲜座谈会”,被卷入亲朝争议。Suki Kim说:“今后会继续以第三者的角度如实地向世人讲述分裂的痛苦以及朝鲜人被束缚的真相。”Suki Kim将于10日参加美国喜剧中心频道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主持的《每日秀》,揭露朝鲜的真面目。以下是对Suki Kim的采访摘要:
- ▲ 旅美小说家Suki Kim在中国丹东背着一个单肩包。曾于2011年7月至12月在平壤科学技术大学教英语的Suki Kim说:“朝鲜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地方。”照片=Suki Kim网站
问:在朝鲜生活的6个月里什么事让您最震惊?
“本以为精英人士会比普通百姓自由,但就连上流社会也受到严密监控,真是难以理解。大家都处于害怕被揭发的极度恐惧状态。”
问:那并不是您第一次去朝鲜吧?
“2002年作为记者第一次前往朝鲜后又去了5次。我还在中国延吉采访了脱朝者。超乎想象的压迫和监控似乎已经成为朝鲜社会的日常现象。”
问: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不了解互联网确实让人无法理解。
“2011年建校时,只有金日成大学、金策工业大学的尖子生才能到该校就读。当时朝鲜提倡建设强盛大国,大部分学生都前往工地,但只有科技大学的270名学生没去。可见他们确实是最高集团。但学校里只有就读研究生课程的10多人了解互联网。我教的本科生对互联网一无所知。”
问:朝鲜学生对外国人有何反应?
“不愿说话。我教他们的6个月里,他们只问过‘想不想妈妈’、‘会不会和美国人结婚’、‘美国到朝鲜要飞行多长时间’等问题。对外部信息的严密控制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没有人了解Facebook等社交网络服务。有的学生甚至以为外国人都说韩语。”
问:去朝鲜旅游过几次的申恩美说朝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国家,从而引起“亲朝争议”,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我听说了。我不认识她,但她的话真是让人难以理解。我亲眼目睹的现实并非如此。进入朝鲜的一瞬间,护照和手机都被收走。监视人员总是跟在身边。他可能因为有特权所以比较自由,但朝鲜百姓可不是这样。即使是去邻村也需要旅行证。科技大学学生们的父母都在平壤,但也不能联系。他们一步也不能离开宿舍,就像在部队一样。究竟哪里自由?”
问:在朝鲜时不能去旅游吗?
“只去过他们允许的地方。例如妙香山、金刚山、大同江边等,都是按照朝方确定的时间和路线集体行动。纽约爱乐乐团2008年去平壤演出时我曾去采访,当时36小时都在酒店、活动现场和地铁进行活动,其他地方都不能去。”
问:可以说您非常了解朝鲜吧?
“能深入了解朝鲜主要是因为和学生们在一起的那段时间。日常对话中听到的朝鲜、在学生们写的文章中看到的朝鲜已经足以说明问题。说朝鲜可怕是因为学生们没有任何自由。他们没有时间和思想的自由,更不可能过充满创造力的生活。我看到了不为人知的一面,这让朝鲜学生们变成软弱的傻瓜。”
问:朝鲜没有变化的可能性吗?
“我没看到这种可能性。那是被一方操纵的社会。只有打破这种局面社会才能发生变化,但我没看到任何希望。对人类尊严的践踏十分严重。”
问:有没有其他办法?
“政权不更替的情况下很难。要想寻求变化,必须和像神一样崇拜‘伟大领袖’的冷酷无情的政权达成妥协,但还是要朝鲜人民做出牺牲才能实现。”
问:有没有理由揭发朝鲜体制?
“韩国是唯一的分裂国家。我移民到了美国。我对离别十分敏感。偶然的机会下去了朝鲜,让我产生了‘竟然还有这种地方’的想法。作为小说家,我想以第三者的角度分析分裂带来的痛苦,并向世人讲述朝鲜人被束缚的真相。”
Suki Kim何许人也
13岁时随父母从首尔移民到美国的Suki Kim毕业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她2003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译员(The Interpreter)》,作品讲述了年轻的韩裔第二代在父母去世后经历的痛苦。这部小说进入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10位,并被翻译成韩语、荷兰语、法语和日语。Suki Kim在2002年以记者身份前往朝鲜后又5次前往朝鲜,并出版书籍讲述了在朝鲜6个月的生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