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直击:朝劳工海外辛苦创汇,靠非法酿酒谋生

特派记者报道朝鲜如何赚取外汇

朝鲜日报特派记者 朴国熙

查看韩文原文
本月4日,记者来到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西北方30公里处的杰赫拉(Jahra)市郊区。在沙漠中央,正在建设几十万坪的新城市。

天色开始昏暗的下午5时,来自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外国劳工都结束工作离开工地,这时听到“一、二”、“啊”等熟悉的声音。发出声音的是五六十岁的朝鲜劳工,他们都身材矮小,非常瘦弱。

记者走近正在建造清真寺(伊斯兰寺院)的这些人后,他们问道“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记者用韩语和他们打招呼后,他们惊讶地说:“南朝鲜?南朝鲜人到这里干什么?”一位60多岁的劳工挽着衣袖露出胳膊,可以看到小臂上有已经褪色的纹身,朝鲜人共旗的星星图案上方写着“军人精神”、“一当百”。

▲ 6日,在科威特中部城市杰赫拉市附近,朝鲜的工人坐在沙地上。他们正在出售自己秘密酿造的酒。最右边的男人用两部手机接听订酒电话,忙得不可开交。由于金正恩政权榨取工资导致生活费不足,朝鲜劳工们开始在严禁售酒的当地私自酿造并出售酒类。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目前约有4000多名朝鲜劳工在科威特赚取外汇。他们的月薪为150KD(科威特第纳尔,约合人民币3200元),其中62%以国家计划交付款的名义被扣除,还要缴纳35至70美元的忠诚资金。扣除15KD伙食费等费用后,实际领取的工资只有月薪的25%,即38KD(约合人民币780元)。据统计,金正恩政权每年通过派往40多个国家的5万至6万名劳工获得的收益超过2万亿韩元。

朝鲜劳工集体住在工地附近用铁丝网围起来的集装箱宿舍,吃的主要是刀削面。因为当地环境不允许做肉汤,所以只能将刀削面放在清水里煮熟后拌盐吃。小菜就是鸡蛋、香肠、胡萝卜生拌菜等。每二三十名劳工会有一名保卫部人员负责监视和控制,他们工作完毕后还要通过卫星电视收看朝鲜中央电视台节目,接受思想教育。他们每天要做12至14个小时的重体力劳动。

曾在科威特出劳力的一名脱朝者最近接受韩国一朝鲜人权团体的采访时回忆了当时的情况。他说:“体制和朝鲜一样,只是换了地方而已。漆黑的夜里前往科威特,第二天就开始工作,工作地点一马平川,根本没有身在外国的感觉。”

▲ 8日上午,科威特杰赫拉市郊区新城市建筑工地的朝鲜劳工结束工作后回宿舍吃午饭。目前有4000多名朝鲜劳工在科威特工作。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金正恩政权榨取工资不仅使他们生活费不足,有时甚至不够交纳支付款,于是朝鲜劳工们开始在当地出售私酿酒。在科威特,饮酒、售酒和走私毒品一样属于重罪,但朝鲜劳工出售的私酿酒很久以前就成为中东国家的固有名词。

“你知道私酿酒吗?”

6日,来自斯里兰卡的科威特出租车司机哈南(音)清楚地用韩语这样说。在严格遵守伊斯兰律法的科威特,饮酒、售酒和走私毒品一样。被发现后会立刻被驱逐出境。但在科威特以及附近的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中东国家,朝鲜劳工出售的私酿酒已经被当地外国人所熟知。

▲ 朝鲜劳工私自酿酒并出售。6日,记者在科威特杰赫拉市附近向一名朝鲜男子付钱后,该男子从汽车后备箱搬出两箱私酿酒后迅速消失。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因手头紧而出售私酿酒

朝鲜劳工出售私酿酒是为了向过度榨取工资的金正恩政权交纳支付款,并贴补因此而不足的生活费。朝鲜劳工将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等外国劳工视为中间商,有组织地出售私酿酒。

哈南说:“我认识酿酒的朝鲜朋友。休息日周五客人多,朝鲜朋友非常忙。”记者乘坐哈南的出租车去找他们。出租车停在科威特杰赫拉市郊区的一块空地上,前面有三名坐在地上休息的朝鲜劳工。

看到他们怀疑记者的身份,记者用英语说自己是日本人。其中一人用两部手机接听订酒电话,非常忙。他给同伙打电话询问“现在去哪里拿酒?”然后让记者去南部50多公里远的沃夫拉地区。

抵达沃夫拉地区的工地后,一名戴着墨镜的朝鲜劳工开来一辆小型敞篷货车。他要求换车开。上了朝鲜劳工的车后,听到朝鲜歌曲。他把出租车开到人烟稀少的路旁后,从等在那里的另一辆车里拿出两个箱子(每箱12个矿泉水瓶)迅速搬到出租车后备箱里。


戴墨镜的男子收了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28KD(约合人民币600元)的酒钱后,又换回自己的车向反方向开去。私酿酒每瓶1KD(约合人民币22元),黑市上售价高达5KD(约合人民币110元)。用大米、酵母、白糖酿造的这种酒有一种威士忌和高粱酒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劳工成为中东当局的特别观察对象。有报道称,每月会有多个私自酿酒的团伙被抓,甚至损害到韩国侨胞的形象。2008年,科威特警察为突袭酿酒窝点而搜查朝鲜劳工宿舍时,曾和90多名劳工发生严重冲突。

为了赚取生活费,朝鲜劳工的犯罪行为不仅仅是私自酿酒,他们还在工地盗取器材,小偷小摸也司空见惯,成为当地的社会问题。科威特当地一些海外劳工雇用企业甚至开始回避朝鲜劳工,因为他们参与各种违法行为,遭到驱逐的风险非常大。

▲ 来到科威特的朝鲜人(右)在休息日5日来到市场正在打量物品。衣着干干净净、佩戴金正日徽章的人估计是干部级人物或保卫部人员。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工作3年只买了一件夹克

本月5日,记者来到杰赫拉市郊的“星期五市场(Friday Market)”。这是当地外国劳工经常光顾的一种旧货市场。只要到了阿拉伯地区休息日——星期五,朝鲜劳工就会来这里购物。当然大部分人是在保卫部人员的监视下进行。对他们来说,星期五是一周中唯一能休息的日子。

在平壤有个14岁儿子的40多岁的C某给记者看了一个塑料袋。袋子里装着一件黑色人造皮夹克。C某说:“到下个月,我就会完成3年的工作,回到平壤。朝鲜天气寒冷,我就买了一件。”他说花了8KD(约合人民币167元)。

C某似乎是要为妻子买礼物,他抚摸着女鞋,之后一直没有说话。听到商人说“3.5 KD(约合人民币78元)”,他打手势表示想以1.5KD (约合人民币33元)买走,却未能如愿。记者问赚了多少钱,C某说:“没攒太多钱。我托人把月薪的一半交给平壤的家人,而且在这里也需要生活费。”当地香烟价格有负担的他不停地抽着烟说:“节省这个能攒多少钱呢?”

C某连像样的运动鞋都没有,穿着拖鞋。牙齿状态也非常糟糕。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10岁。对于“你没试着买通关节,工作结束后干点副业吗?”的提问,他说:“太累了,干不了。夏天温度上升到50度,人生活都成问题。”想到就要和时隔3年偶尔只能通过书信传递消息的家人见面,C某间或露出一丝笑容。

在犹如外国劳工的展示场的科威特,朝鲜劳工的穿戴也处于最低水平。只有月薪的3%左右被雇主扣除作为手续费的其他国家劳工平均能得到250KD(约合5600元人民币),这相当于朝鲜工人的6、7倍。生活质量当然会不同。

在市场各处,朝鲜劳工和商人之间也会发生冲突。朝鲜劳工偷东西被揭发,商人揪住衣领不放,朝鲜劳工发现用英语或阿拉伯语进行交流完全行不通,就大概扔给商人一些钱,拣袜子、内衣等东西想拿走,但被商人制止,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不过也有穿着挺括的衬衫、戴着金日成或金正日徽章、拿着手机的干部级劳工。职务为车间主任、作业班长等的这些人起到分配工资和负责工作量的作用。他们从劳工那里获取贿赂或受贿,将其用于购买家人的礼物或再次用作自己出人头地的贿赂。他们非常关注太阳镜和手表等物品。一个身材矮小,拿着三星手机的男子说:“这里的衣服(太大)没有合身的。”接着和同事一起乘坐出租车离开。

输入 : 2014-12-10 17:29  |  更新 : 2014-12-10 18:58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