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势力间矛盾的象征就是中国的“突破岛链”战略和美日的“自由与繁荣之弧”战略。简而言之,“自由与繁荣之弧”战略就是利用市场经济国家,在中国南部下“大包围圈”。
去年11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表示:“要建设海洋强国,就必须冲出第一岛链。”第一岛链是连接九州、冲绳、台湾的虚拟线,中国在冷战时期为防御美国攻击而划设了这条线。今年7月24日,中国有史以来首次突破了这条线。一架中国预警机当天飞到冲绳以南700公里处后返回本土。日本《产经新闻》当时报道说:“令人震惊。中国企图将防卫线扩大到第二岛链。”第二岛链是连接日本南部伊豆群岛、关岛和塞班岛的线,这是中国为建设海洋强国而划设的“攻击性突破线”。
2006年11月30日,时任日本外相的麻生太郎在日本国际研究所进行的演讲中提出正式构建“自由与繁荣之弧”。其内容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连接成一条线,对中国施压和进行封锁。当时担任日本首相的是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专家表示,第二次安倍内阁形成以后,再次推进该战略,而且通过变更宪法解释行使集体自卫权就是其中的一环。
印度和韩半岛之间的“岛链”和“自由与繁荣之弧”处处存在冲突隐患。日本首相下属的安保座谈会已将“石油运输路线”加到集体自卫权行使内容之中——这是指马来半岛南部西海岸和苏门答腊岛东海岸之间的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将中东石油运到东亚地区的必经之路。另据推测,在中国大陆、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台湾、文莱等多方诱发领土纷争的南沙群岛海域,埋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在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周围也埋藏着大量天然气。中国今后有可能将防空识别区范围扩大到这些地区。
韩国前外交部东北亚局局长赵世衡表示:“近来,‘日本应该分担美国在东亚海上军事掩护中的作用’的舆论变得更加强势。这也是美国支持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