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冲突升级为中美对峙
此次事态是在中国和日本形成对立局面后,逐步升级为中美对峙。谋求重返亚洲的美国奥巴马政府希望安倍晋三领导的日本政府能积极发挥“牵制中国”的作用。安倍借此机会大力宣扬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为核心的“积极和平主义”,触碰中国的底线,中国则以划设防空识别区予以应对。据分析,中国此举针对的不只是日本,还有美国。北京的一位外交消息人士表示:“中国防空识别区包括美军在西太平洋的三个训练场,这并非偶然。”
中国一直向美国提议希望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即以互信为基础尊重对方领土问题等核心利益,但美日最近的行动与此发生冲突。因此有人指出,发生此次事态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将重心转向亚洲”的战略和日本的“积极和平主义”与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战略发生了冲突。
美国26日出动B-52轰炸机在中国防空识别区进行飞行显然是告知中方“不承认中国单方面划设的防空识别区”。另外,美国也想在与中国展开的东北亚霸权竞争中先发制人。
华盛顿内部有人指责奥巴马政府过于重视中美合作,对中国加强霸权地位的动向态度消极,这也是美国此次迅速采取强硬对策的一个原因。美国议会调查局(CRS)最近发布报告称:“美国过去30年里一直尝试与中国构建坚实的军事关系,但却没有遏制住中国在海上纷争区域的霸权行为。”报告特别指出:“中美两国1997年签署了《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协定》(MMCA),决定在进行地区内军事活动时确保海洋和航空领域的安全。但此后美国进行海上作战时的安全和航空自由仍不能得到保障。”
◇中方:不能放弃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
对于美国的强硬态度,中国军方也是“硬碰硬”。中国将主权问题视为不能让步的国家利益,一向对美国海军和空军在本国领海附近进行军事活动的行为极度反感。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乔良当天对《京华时报》表示:“如果飞行器不听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空军可以实施击落。”军方强硬派、海军少将尹卓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采访时表示:“像黄海、南海这些相关海域,今后都会划设防空识别区。”中国军队机关报《解放军报》26日指出,防空识别区和领空不是一个概念,但“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因此有分析称,“中美两国围绕东北亚霸权已开始展开较量”。中国《环球时报》当天报道称,美国是中日矛盾激化的背后始作俑者。企图遏制中国崛起的美国战略是造成中日纠纷的根源。
中方还透露会进一步扩大防空识别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7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在完成有关准备工作后,适时设立其他防空识别区。”
◇中美均不愿发生武力冲突
有观测称,随着双方矛盾升级,不排除发生武力冲突的可能性。2001年4月,美国海军EP-3侦察机在海南岛东南方向公海上空与中国战斗机发生冲突,导致一架中国战斗机坠毁。
但美国轰炸机当天出现在中国防空识别区后,中国并未像日本飞机出现在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附近时那样采取紧急出动战斗机等措施。美方也持慎重态度,觉得在北核等区域内问题的解决上需要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事态严重升级可能会出现难以挽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