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带来的危机不仅对产油国还对进口原油的新兴国家产生冲击的“逆石油风险”现象开始出现。过去的石油风险是油价上涨导致世界经济受到冲击,而此次是油价下跌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打击。
土耳其里拉价值连日来持续暴跌,16日跌至历史最低值,印度尼西亚卢比价值跌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最低值。马来西亚货币价值也跌至5年以来的最低值,泰国主要石油企业股价出现暴跌现象。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是石油净进口国,本应是油价下跌的长期受益者。但是,在油价下跌对实体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成为现实之前,财政和外汇体系脆弱的新兴国家金融市场先受到困扰。
出现这种“逆石油风险”的原因是“回避危险资产、倾向安全资产”。在过去的一周里,向新兴市场投资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中有25亿美元外流,创下今年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全球资金离开新兴国家后,出现了“股价、国债、货币”全部下跌的“三重弱势”现象。受此影响,全球最大债券基金——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向俄罗斯国债和公司债券投资的8亿美元几乎变成一堆废纸。
这种状况使投资者陷入恐慌,导致资金外流现象进一步加速,出现恶性循环局面。与此同时,美国上调利率的可能性和“美元走强”现象也成为资金加速离开新兴国家的原因。彭博社报道称:“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上调利率和美元走强现象曾导致新兴国家资金外流,对亚洲金融危机产生影响。目前的状况和当时有类似之处。”世界银行曾发布报告称,如果美国将长期利率上调1个百分点,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就会减少一半。
相反,美国和德国国债、日本日元等代表性“安全资产”则重现强势。以日本日元为例,外界原来预测会因自民党14日在议会选举中获胜而出现疲软现象,但受油价下跌影响,日元出现强势。
在危机迅速扩散的情况下,原本因油价下跌欣喜若狂的发达国家开始紧张起来。路透社分析称:“倾向安全资产的现象不仅对新兴国家,还可能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油价下跌会给原油进口国带来好处的希望落空。源自产油国的资本外流现象逐渐扩散到其他国家。”
尤其是此次危机的源头俄罗斯,虽然上调利率但货币价值还是持续下跌,可能会面临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苹果公司以卢布价值暴跌为由关闭了俄罗斯网店,俄罗斯银行担心出现银行挤兑现象,开始限制取款额度。
如果俄罗斯宣布主权债务违约,美国金融市场可能会陷入混乱。《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向俄罗斯提供贷款的美国等西方国家银行贷款额高达2000亿美元,因此会对欧美金融市场造成冲击。”油价暴跌还导致美国页岩气开发公司股价暴跌,这些公司的公司债券(2000亿美元)可能会蒙受损失。
但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称,现在和1997年至1998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同,已经构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安全网,可以避免出现“最恶劣的危机”。当时发生货币危机后,东南亚国家吸取教训纷纷与日本、中国签署了大规模货币互换协议(发生危机时互换货币)。东盟十国的外汇储备为8061亿美元(以2013年年底为准),是金融危机发生时的5倍。彭博社报道称,有人认为新兴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外债所占比重从1999年的40%降至去年的26%,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低。《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都强化了各种限制规定,因此,投机资本很难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为获得短期差价而动摇外汇市场。”
油价迅速下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暂时陷入混乱局面,但油价趋于稳定后,就能明确分辨谁胜谁负。就美国、欧盟、韩国、中国、日本而言,油价下跌会使消费者购买力提高,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指出:“国际油价下跌30%,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就会提高0.8个百分点。油价下跌对世界经济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