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IT领域打响“能效之战”

姜东喆 朝鲜日报记者

俄罗斯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商Yota Devices本月2日推出的双屏智能手机“Yota phone2”充一次电能用100个小时。这一点和电池用不到一天的普通智能手机存在明显区别。该产品正面采用5英寸彩色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背面采用4.7英寸黑白e-paper(电子纸)显示屏。省电秘诀是不开启正面屏幕,只通过背面的e-paper显示屏使用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电子书等功能。

就像汽车行驶时需要燃料一样,IT(信息技术)产品也需要电力来运行。随着智能手机、电视等IT产品的性能日益提高,耗电量也随之增大。如果说汽车业界的核心竞争要素是燃油效率,那么IT业界的热门话题就是降低耗电量,提高能效。

◇智能手机、芯片、电视领域打响“能效”之战

IT业界“能效”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当属芯片领域。尤其是智能手机采用的移动DRAM芯片,耗电量低成为核心竞争力。这是因为移动DRAM芯片和智能手机的待机时间直接相关。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芯片公司都积极开发微电子工艺,以降低耗电量。芯片电路的线宽变窄,驱动电路所需电量就会减少。例如,三星电子23日投入量产的20纳米级8GB(千兆字节)移动DRAM的耗电量比现有产品降低了40%。
在电视市场上,能效决定着产品的命运。21世纪初期,PDP(等离子显示屏)和LCD(液晶显示屏)电视在全球电视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等离子电视的优点是画面转换速度快,不留残影,而液晶电视的优势是色彩更加鲜明。

智能手机生产商也通过各种方法展开能效竞争。其中的典型方式是扩大电池容量。三星电子早期推出的智能手机“Galaxy S2”的电池容量只有1850mAh(毫安时)。但今年3月推出的Galaxy S5的电池容量达到2800 mAh,扩大了50%左右。再加上通信网技术的改善,连续通话时间从350分钟延长到1200分钟(20个小时),取得飞跃性进展。

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生产商中国小米公司每周将主要软件更新一到两次。该战略既能提高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又能降低不必要的耗电量,可谓一举两得。

◇充一次电能用一周的智能手表

在智能手表市场上仅次于三星电子列第二位的美国Pebble公司在高性能和能效中选择后者作为核心追求。Pebble公司的智能手表不像三星Gear S那样采用高清显示屏,而是采用了分辨率低、没有色彩的黑白e-paper显示屏。

今年11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上,三星电子展示了针对物联网时代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池电力共享”技术。即,特定设备的电池电量下降到一定值后,可共享附近其他智能设备的电力并进行充电。例如,智能手机电量不足时,可通过磁共振充电等方式与他人的智能手机相连,共享电力。



输入 : 2014-12-29 15:39  |  更新 : 2014-12-29 16:11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