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K海力士去年营业利润突破5万亿韩元,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最佳业绩。SK海力士的员工们4日在首尔大峙洞公司总部前高呼“加油”。公司过去曾多次面临生存危机,但都通过坚决的结构调整和节约成本化险为夷。朝鲜日报记者 摄影
金亨柱表示:“过去我们的目标一直是恢复正常。但现在我们将目光投向顶峰。”
◇一顿五菜变三菜
在2012年被SK集团收购之前,海力士一直处于危机局面。海力士的前身是现代电子产业股份公司,成立于1983年,今年已经迎来32个年头,但一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因政府采取大规模措施而发展壮大,但也由此产生了巨额债务(17万亿韩元)。公司因无力偿还债务而于2001年启动债权团共同管理机制。公司名称也改为海力士。21世纪初期业绩曾短暂好转,但由于累计亏损规模仍然很大,所以不足以使公司趋于稳定。
对于海力士员工来说,“生存”是最重要的课题。全球商业中心首席负责人李幸烈(音)至今仍记得2001年9月上旬的一天。他说:“总务和职员每人只留一支圆珠笔或签字笔,剩下的全都收了上来。当时为了节约成本,规定每人只能领1、2支笔。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
包装和测试中心首席负责人全勇哲(音)说:“当时连内部食堂的配菜数量都变少了。”据说,之前一碗饭搭配包括汤在内的五个配菜(一饭五菜),后来变成一饭三菜(饭、汤、泡菜、小菜)。全勇哲说:“当时就用空着两个格的餐盘吃饭。为了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食堂里的餐巾纸也不见了。”他们经历过的节约措施可谓是不计其数,包括电梯隔层运行、办公室电灯关一半、夏天停用空调等。
员工们感到最痛苦的时刻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当时芯片行业迅速萎靡,公司面临1.92万亿韩元亏损。德国芯片企业奇梦达最终走向破产。海力士当时也陷入严重危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公司只能面向全体员工实施循环无薪休息制度。当时进入公司只有两年的收益性分析室员工崔昌根(音)说:“当时正准备结婚,但公司突然让我无薪休假,真担心结不成婚。但我想只有努力工作公司才能生存,所以休假期间也到公司上班。”
当时担任部长的会计管理室常务史泽镇(音)表示:“2009年第一季度债务高达8.3万亿韩元,公司也是别无选择。虽然没人强迫,但很多员工休假期间也默默地来到公司上班。他们的忠于职守造就了今天的海力士。”
◇战胜困难的耐力成为竞争力
海力士DRAM芯片收率(成品生产比率)2007年一度超过了三星电子。而投资规模还不到三星电子的五分之一。据悉,三星总裁李健熙还因此事训斥了三星电子芯片部门的管理人员。
海力士员工的艰苦作战终于在SK集团收购公司后宣告结束。2万多亿韩元有偿增资资金流入公司后,研发部门迅速活跃起来。SK集团2011年收购海力士时,全球芯片业界极度不景气,日本尔必达也宣告破产,但SK集团仍然拿出近4万亿韩元用于设备投资。大胆的投资和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创造了去年年底的最佳业绩。
总务组首席负责人崔桂哲(音)表示:“公司觉得最近情况好转,想改善工作环境。但员工们竟然还提出抗议,希望公司用来购买必要的设备。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即使再遇到危机我们也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