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26日,将上述技术选定为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10大朝阳技术。这些技术一部分已投入使用,一部分仍在研究开发中。
◇通过智能手机缩小医疗服务差距
在上述技术中,只要有手机便可随时随地诊断疾病的“智能手机医生”领域的技术开发最为活跃。英国伦敦的某医学研究生院开发出“皮克眼科检查手机应用(Peek Vision)”,只要将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对准眼睛,便可检查视力,诊断是否患有白内障等眼部疾病。德国FotoFinder公司也开发出安装在智能手机内的“手持式显微镜(handyscope)”。 这两种产品将有助于缺乏高价医疗器械的非洲等地居民确认健康状况。
- ▲ 针对残疾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信息技术开发非常活跃。上图:将智能手机对在眼睛上,检测视力和白内障的“皮克眼科检查(Peek Vision)”。下图左:利用周围物体的震动而生产电力的发电装置。下图右:用烹饪时产生的热为手机充电的装置。/KISTEP提供
智能手机上不仅装配了加速度计、指南针等各种传感器,还可实时传送监测数据,被评价为最适合用于疾病诊断的机器。因此许多信息技术(IT)、医疗公司都纷纷开发相关技术。日本富士通开发出通过用智能手机拍摄脸色,测定脉搏数的机器。美国CellScope医疗器械公司开发出安装在智能手机内,检查耳道感染的机器。三星电子也在智能手机上添加了测定心脏跳动次数的功能。此外,另一种医疗技术“生物印章”是贴在皮肤上,可以随时监测人们身体状况的精密传感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发的电子皮肤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将这种超小型的电子设备贴在皮肤上,便可测定体温、脑波、心跳次数等。拉长、压弯或扭曲时功能也不会受到损伤。测定结果可随时通过手机传送。美国电子系统公司MC10也开发出像创可贴或贴片一样可贴在身上的生物印章。
◇通过数码拐杖盲人也能知道身处何处
期待能为盲人展现新世界的各种技术也纷纷推出。触觉触摸板是盲人在摸平板电脑或电脑显示器上的物品或人物时,感觉好像摸到实物的一种装置。不仅能感受到震动、表面粗糙程度外,冷热温度等各种触觉均可通过电流来感受。“数码拐杖”是利用名为“beacon”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装置,使拐杖与安装在建筑物内外部的 beacon 实时传送信息,因此只要拄着拐杖,就可以简便地确认自己的位置和周围情况。该产品还为无法阅读文字的残疾人提供语音服务。
“Li-fi(可见光无线通信)”是利用随处可见的LED照明而开发出的一种超高速无线通信技术。LED照明中的半导体可对光的波长进行微调,与智能手机等无线设备相互交换信息。只要有LED照明就可以相互通信,因此 Li-fi作为可替代公共场所Wi-fi的新技术而备受关注。
用废弃能源发电的自家发电机也被开发出来。主要使用烹饪过程中的产生的热,或者工厂机器震动时产生的能量等。可制作出一穿上就能给智能手机充电的衣服,无需更换电池的人工器官等。此外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适当改变教育内容和难易度,因材施教的“人工智能老师”;将锻热材料间的空间做成真空的,使制热制冷效果最大化的“真空断热”;利用大数据为个人提供有针对性医疗服务的“健康信息采集”等都包含在10大技术之内。
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KISTEP)相关负责人称:“有利于全人类的技术正在逐渐被开发出来,这些技术将有助于今后缩小社会差距,解决不平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