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化学和三星SDI在作为新增长项目的电动汽车电池、蓄能装置(ESS)和电子材料领域,正在成为新的对手。在围绕世界电动汽车用电池订单的竞争之外,在软性(可弯曲)小型电池和电子材料的研发竞争、蓄能装置订单竞争等领域两家公司间也同时展开了多项竞争。
- ▲ 三星SDI去年10月首次向世界公开的软性电池。/三星SDI 提供
- ▲ 安装了LG化学产电动汽车电池的车体形象。/LG化学 提供
LG化学和三星SDI原来的主力事业并不相同。LG化学从集团母体的石油化学出发,不断将事业扩大到电动汽车电池、蓄能装置和电子材料等应用领域。与此不同,三星SDI将原本的主力事业显示屏转到三星电子,去年7月将世界排名第一的手机电池事业和之前第一毛织的化学、电子材料部门进行合并,从而成为LG化学的强有力竞争对手。除了LG化学的石化部门,现在两家公司之间的事业结构几乎一样。三星会长李健熙2011年在社长团会议上严厉批评道:“我多次强调材料的重要性,却仍然没有发展。”这一批评也导致三星SDI的提前变身。
◇三星SDI VS LG化学 优势分析
就现在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状况来看,三星和LG在手机小型二次电池和电动汽车用中大型二次电池方面分别处于领先位置。根据日本市场调查机关B3的报告,三星SDI去年在小型电池领域排名世界第一名(26.9%),LG化学为19.5%,排名第二。
在预计比小型电池的市场更具发展前景的中大型电池领域LG化学领先。跨国汽车品牌前20家中有13家是LG化学的客户。大众、福特、现代汽车、雷诺、奥迪、雪佛兰、起亚汽车、戴姆勒、GM等是其中的代表。三星SDI除了BMW的i3之外,克莱斯勒、奥迪、大众、保时捷和马恒达等是其主要客户。
但三星SDI表示,现在的市场占有率是毫无意义的,今后的业绩才是关键,在准备着大型电池领域的大反击。今年2月,该公司收购了世界性汽车配件商麦格纳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事业,这意味着三星将应对未来市场的扩张。据市场调查机构B3预测,电动汽车电池市场规模今年为54亿8000万美元,到2020年将扩大到182亿4000万美元,实现2倍以上的增长。
在大型电池领域的蓄能装置(ESS)方面两家公司势均力敌。所谓蓄能装置是在深夜或电费低廉的时间段,将电力储藏在与输电网相连的大容量电池中,然后在电力需求高峰时使用的装置。ESS作为代表性的节能型环保事业,每年市场规模呈现出50%以上的爆发性增长。在软性小型电池和一次充电就能行驶300公里以上的高科技电动汽车电池开发方面,两家公司也正展开激烈的竞争。
◇先导性研发是关键
业界认为由于三星和LG集团都把电池和电子材料作为决定集团未来命运的新兴产业,因此一场赌上命运的投资竞争一触即发,其出发点是研发。三星SDI去年支出的研发费用为6200亿韩元(10000韩元≈人民币57元),第一次超过了LG化学(5112亿韩元)。考虑到研发费用大部分作为理工系硕士、博士的薪资费用,相当于攻击性地扩充了研究人员。LG化学对此表示“今年将投入6000亿韩元的研发费用,到2018年增加到9000亿韩元。”研发人员也计划从现在的3100人增加到2018年的4100人。
产业研究院(KIET)研究委员张润钟表示:“在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激烈竞争中,韩国的电子产业发展到了世界最高水平。同样在二次电池和化学材料领域,三星对阵LG的这种对手组合也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