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纠纷的23处是1850-1910年建设的工业设施和教育设施。日本称之为“明治日本工业革命遗产”。包括萨摩藩的封建领主开展冶铁、纺纱及造船事业的原集成馆,虽然在日本政府看来是值得骄傲的遗产,但从韩国立场看来,却留有争论的余地。 山口县松下村塾是日本知识人吉田松阴散布征伐朝鲜的“征韩论”的地方。还包括太平洋战争发生后,5万7900余名朝鲜人被强制劳动的7处历史场所。特别是端岛煤矿因岛屿模样类似军舰,因此又被称为“军舰岛”。还被称为“地狱岛”。因为朝鲜人、日本人矿工在这里下到最低1000米处挖掘海底矿道,每天进行长达12个小时的残酷劳动。
- ▲ 有可能成为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端岛煤矿(又名军舰岛)全景。/ 每日新闻
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世5日在国会表示“向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国说明我国的反对立场,并将说服委员国”。我国外交部向日本外务省提议本月内进行当局者磋商。将向日方要求就算这些设施登载为世界文化遗产,在23处的7处地方要表明“曾有强制征用设施”。对此,日本政府坚持认为“这些产业设施建成于二战之前,与强制征用没有任何关系”。 NHK引用日本内阁有关人士言论报道称“(周边国的反对)与做为遗产的价值无关”。
日本早在安倍晋三首相执政之前就开始下功夫。2001年高岛居民为“挽救正在成为废墟的地区”,开始了将端岛煤矿等地区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签名运动;2006年成立了专家小组;2009年日本政府将这些工业设施登载在世界文化遗产“暂定目录”上;直到2012年韩国才获知上述事实,国务总理下属的民间委员会表明反对立场并公开了强行征用资料,但并未取得另人满足的成果。
但在这期间,日本向国际纪念物遗迹协议会提交了长达3000页的报告。日本认为“该工业设施显示了日本人能动地接受西洋技术,并按照日本的需要和传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业化的历史”。国际纪念物遗迹协议会去年10月经过实地探查之后做出了“合适”的判断。TV朝日5日报道称,安倍首相为实现“明治遗产”的顺利登载,正在对教科文组织委员国展开亲善外交。
与韩国的反对不相关,日本民众为日本工业设施有望登载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欢呼雀跃。在“黄金周” 休假间(2-6日),由于该设施出现在媒体上,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读卖新闻报道称5日,访问三池煤矿的游客达1458名,比去年同时期多4倍。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当日一大早咨询往返端岛煤矿的游览船的电话就连续不断。
“明治工业革命”能否登载为世界文化遗产6月底即见分晓。至今还没有推翻国际纪念物遗迹协议会下达判定的前例。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