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梶田隆章、阿瑟·麦克唐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委员会7日表示:“这两名获奖者的研究对证明中微子改变特征作出了关键性贡献,引发这种物理变化需要中微子具有质量,他们的发现改变了人类对物质内部运作的理解,并能提升对宇宙的认知。”中微子是形成太空万物的基本粒子之一。中微子诞生宇宙之后出现,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或核电站的核聚变反应时也会产生。中微子的数量多达1000亿个中微子每秒经过大拇指甲的面积,但和其他物质并无反应。
梶田隆章1998年利用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废矿的“超级神冈中微子探测器”发现中微子的实体。在来自宇宙的中微子抵达地球的过程中,会相互转变种类,发生振荡。有震荡就意味着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3种中微子有质量,质量均不同。阿瑟·麦克唐也于2001年在加拿大地下的观测站发现来自太阳的中微子中出现这种现象。
1998年参加超级神冈探测器实验的首尔大学物理天文学系教授金修奉表示:“揭开中微子的奥秘对解读宇宙基本原理来说格外重要。”“正因为如此,在此领域多次诞生了诺贝尔奖得主。”
两名获奖者将平分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