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第四次核试验之后,韩美日接连召开六方会谈首席代表会议和外交副部长磋商会等,忙着制定对朝制裁的强化方案。但有人预测,这与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社会合作解决伊朗核问题不同,朝核问题让美国陷入结构性“三重困境”,寻找不同于之前核试验时的差别化措施并非易事。
困境①:没有“军事选择权”
朝鲜核试验后,韩美派遣B-52轰炸机等进入韩半岛上空,对朝鲜进行了武力示威。但实际上并没有对朝鲜核设施实施“军事打击”的选择权,这一点朝鲜也很清楚。
虽然一些人提出实施只瞄准核设施和导弹设施进行的名为“外科手术式打击(surgical strike)” 的精确打击,但只能在准确知晓朝鲜核武器及其设施的位置和状态时,才可以选择这一方法。现在韩美情报当局,除了朝鲜宁边存在核设施之外,对其他多处进行浓缩铀生产的情况只是处于推测状态,并没有掌握确凿的情报。
困境②:“高层玩家”缺乏意志
在去年与伊朗缔结协议的过程中,很多美国高层人士都积极促成这件事。副国务卿威廉·伯恩斯从2011年起为幕后协调而奔走,之后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基本上常驻在作为协商地点的日内瓦。
然而美国对朝核问题,只有副部长级的朝鲜问题特使金成独自忙碌,高层基本上放手不管。奥巴马行政部的对朝政策负责人在历经史蒂芬·博斯沃思(副部长级)、格林·戴维斯(助理副部长级)后直到金成,级别越来越低,这就是缺乏意志的佐证。
困境③:很难承受与中国的经济摩擦
很多人说,能切实掐住朝鲜喉咙的对朝经济制裁新王牌,就是曾适用于伊朗的“间接抵制(secondary boycott)”。但专家们认为,美国对朝鲜动用该手段的可能性很小。要实施间接抵制,不仅是和朝鲜交易的本国企业,还需要第三国企业也参与制裁。这是凭借关键货币“美元”控制国际金融交易的美国才能动用的超强力手段。
但问题在于和朝鲜交易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国企业。美国如果实施对朝鲜的间接抵制,最终很可能发展为与中国的全面经济摩擦。外交消息人士称:“美国不会为了制裁朝鲜而不惜给本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和中国打经济战。”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