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当地时间)纽约时报(NYT)报道称,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此次亚洲巡访最大目的是对朝鲜施压,但也将发表以牵制中国为核心的亚洲战略。NYT表示:特朗普将在越南发表名为“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的亚洲战略。
此次亚洲巡访前,白宫和国务院就经常使用“印度·太平洋(Indo-Pacific)”这样的表达来代替“亚洲·太平洋”。2日,美国国家安全会议(NSC)助理赫尔伯特·麦克马斯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特朗普总统就任以来与印度·太平洋地区领导人通话次数达43次。特朗普1日在内阁会议上也提及了这一点。上月18日,国务卿雷克斯·蒂勒森在一次主题为美印关系的演讲中也15次使用了“印度·太平洋”这一表达。美联社解释称:这一表达意味着美国的影响力覆盖范围将不局限于东北亚等中国周边国家,而是扩展至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有着共同担忧的印度和澳洲。
该表达首次出现于2007年一篇以印日合作为主题的印度专家的论文。NYT报道称:特朗普的印度·太平洋构想灵感来源是安倍。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2月,安倍访美时对特朗普说‘短期来看威胁是朝鲜,但长期来看中国才是威胁因素。据媒体报道,日本在特朗普此次巡访前,为了正式提出“自由的印度·太平洋战略”而煞费苦心。此战略核心是美国、日本、印度和澳洲四个国家加强联系以应对中国的军事崛起,并牵制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战略。
上月30日,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于华盛顿召开的记者座谈会上,针对关于美国的印度·太平洋战略的提问回答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牵制中国。中国观察者网等分析称:印度·太平洋战略是美国在构建包括现有伙伴日本再加上印度和澳洲在内的对中牵制大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