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稀土类工厂进行视察的第二天,21日中国《人民日报》下属的网络媒体侠客岛将习近平此举背后的深意概括为:“如果说中东有石油,中国就有稀土类。”1992年,邓小平在访问中国江西省时说过的这番话,如今用来阐述中国在全球稀土类生产占据近九成的重要地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同时,也露骨地传递了“有可能将资源作为对美报复手段”的信息。
但当天,美国也传递出了美国绝对不是好对付的信息。《华尔街日报》(WSJ)发布独家报道称:“美国化学企业目前正与澳大利亚最大的稀土类生产企业携手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推进稀土类精炼工厂的建设。”也就是说,美国对中国的稀土类筹码已经有所准备。围绕稀土类的资源战争是撼动中美贸易战争格局的又一个变数。
而在WSJ发布报道的前一天,习近平在中美贸易谈判中方代表、副总理刘鹤的陪同之下,前往中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加工基地江西省赣州市,视察了稀土类企业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媒体也得意洋洋地表示:“对于各种电子产业、通信产业、航空产业、国防产业不可或缺的稀土类,中国正占据着全世界产量的绝对量。”尤其侠客岛自信满满地称:“正如半导体产业一样,稀土类产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扶植起来的”,“美国若想建设稀土类产业链需要15年的时间。”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彭博社》称,美国并不是完全没有稀土类的生产。但去年年产量仅为1.5万吨,相较于中国的12万吨简直不值一提。美国80%以上的稀土类依靠中国进口。对于中国而言,如果收紧对美出口,确实可以对美国造成一定的打击。
稀土类的适用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发动机的永久磁铁和电池、LCD、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的镜头、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LED等,在核心制造业领域几乎是无孔不入。
虽然名叫稀土类,但埋藏量相对丰富。但由于以矿物形态存在的量较少,商业性不高,而且在精炼过程中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这也是其生产侧重于中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少数国家的原因。
2010年,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产生争端时,就曾用限制稀土类出口作为对日本的报复措施。日本政府在事态初期曾一度动用外交渠道进行抗议和哀求,可见其打击程度之大。但对日的稀土类报复最终还是对中国自身造成了负面影响。日本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了中国的上述行为,并转而从马来西亚进口稀土类,开辟更多的进口渠道。日本还通过官民联手进行代替稀土类的研究,成功开发出了减少高性能磁铁上的钕用量的技术。
当地时间20日美国CNN报道称:“中国在对美贸易战中祭出的(稀土类)筹码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势。”原因是美国已经确保了相当数量的稀土类,而且消耗量也不高,很难对美国造成实质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