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半岛

资深翻译谈韩中领导 语言风格各有千秋

采访韩中高层专门翻译、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金惠林

《周刊朝鲜》记者 Lee Dong-hun

▲照片=《周刊朝鲜》


在韩中建交后的20年里,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金惠林一直发挥着传递两国信息的信使作用。
她从1992年韩中建交之前开始担任翻译,至今为止担任翻译的次数已超过1500次。
江泽民、李鹏、朱?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第三、四、五代领导人与韩国高官之间举行的会晤,金惠林几乎全部参加过。
金惠林说:“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九名常委中,除了贺国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之外,都为其担任过翻译。
”今年秋天即将成为中国第五代领导班子核心成员的习近平、李克强访问韩国时,也是通过金惠林之口与韩方交流。
3月15日记者在首尔梨花女子大学采访了金惠林教授,她不愧是资深同声传译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了韩中建交20年里鲜为人知的故事。
金惠林对亲眼见过的胡锦涛和温家宝等第四代领导人的印象有所不同。
金惠林说:“在做翻译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和第四代领导人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朱?基之后的中国领导人越往后感觉越随性。
副总理李克强访问韩国时甚至被拍到‘开怀大笑’的样子。
”金惠林对温家宝评价称:“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能感觉到性格温暖。
”金惠林认为中国副主席习近平是个“绅士”。
她回忆称:“一般领导人都具备基本的礼貌,而习近平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他会经常称赞‘今天翻译非常好’。
中国的“三段论”和韩国的长篇大论

▲金惠林教授2009年为访问韩国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右)担任翻译。
照片=金惠林提供


据金惠林评价,中国领导人都“能言善辩”。
她说:“中国政治家总是拿出具体数据说话。
上次温家宝总理不是批评过报告时没背下具体数据的下属吗?他们大都对数据了如指掌。
” 金惠林还指出,中方演讲者通常会说“我认为有三点”,他们大都喜欢采用“三段论”,在逻辑推理方面比韩国更有条理。
金惠林称赞道:“中国演讲者总是会说第一、第二、第三。
他们讲话比韩国政客更言简意赅、更有条理。
”但对于韩方演讲者,金惠林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评价。
她说:“不同于先说结论的中国,韩国演讲者喜欢‘长篇大论’。
人们不是经常说,韩国语必须听到最后吗?有时会在环环相扣的情况下突然失去逻辑,有时不知道真正意图是什么。
”金惠林说:“韩国某位前总统说话长篇大论,有时还对自己的讲话过于陶醉。
”她笑着说:“有一位总统经常不按原稿发言,喜欢即兴发挥,让翻译常常感到为难。
”金惠林表示担任过全斗焕、金大中、李明博总统的翻译,但她最终拒绝列举总统的实名。
翻译现场总是让人感到紧张。
金惠林说:“尤其是早餐、晚餐这样的场合,以及在休息室的时候,更紧张。
正式活动开始之前,贵宾之间见面时说的话大都难以预测,而且脱离预定框架。
真心话都是这时候说出来,但一边用餐一边说话很难听清楚,所以更加需要绷紧神经。
” 有时会碰到地方口音浓重的人,这时也颇为棘手。
中国和韩国不同,如果说方言可能完全听不懂。
金惠林说:“领导人大都说普通话。
但有一次去山东省济南做翻译时遇见一个说山东话的人,费了不少心思。
”这种时候要集中全部精力,高度紧张。
建交初期难求翻译人才据金惠林透露,1992年韩中建交之前,韩中翻译人才非常稀少。
中国一民航客机被劫持后在春川紧急降落时,还是某女子大学二年级学生担任的翻译。
1983年发生的这起事件成为韩中之间第一次进行正式外交的契机。
她说:“韩中建交后外交部也使用了较长时间的职业翻译。
当时,汉语‘资深翻译’非常少。
”但现在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分工体系。
如果与当地侨民、学生、企业家见面,使用民间同声传译;协商外交上敏感的问题时,则使用外交通商部专业翻译。
她说:“重点不同,重要性也不一样。
”而且这一结构也是直到最近才确立。
韩中翻译还要精通中国古诗和成语。
中国领导人喜欢引用古诗或成语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金惠林说:“中国高层领导人比较喜欢援引典故或成语作答。
尤其是在作总结时往往会说‘我要用4个字、6个字、8个字、16个字作总结’。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月访问美国时就曾用16字作答。
”她说:“在表达感受、感想以及做出评价时,往往会引经据典,或当场做诗,甚至是讲究对仗平仄的五言律诗、七言绝句。
” 不过,如果擅自翻译政客引用的成语或古诗,会酿成大祸。
因此,本国领导说的话必须由本国翻译来传达给对方。
她说:“外交翻译的原则是,‘即使会让韩国人听着刺耳,也不通过韩国人之口传达’。
” 她说:“同声传译时话中有话的情况最难翻译。
”因为有非常重要的隐喻,所以不能擅自翻译。
细读易中天的著作

▲金惠林和到访的中国政治局常务委员李长春握手。
左边是前中国驻韩国大使程永华(现中国驻日本大使)。
照片=金惠林提供


2008年,金惠林为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和韩国小说家李文烈担任了翻译,这件事给了她最为深刻的印象。
易中天曾通过央视《易中天品三国》等节目家喻户晓,是中国的知名学者。
李文烈则是韩国招牌小说家之一,曾翻译过《三国演义》《水浒传》《楚汉志》等。
为了更好地给他们翻译,金惠林从一个月前开始就观看易中天的节目,细读易中天的各种著作。
《三国演义》和《楚汉志》也翻看了一遍。
因为要了解易中天的思维逻辑,所以还特意查看了他过去说过的话。
为了通俗易懂地翻译两国著名知识分子的专业用语,可谓下了一番苦功夫。
“在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没有剧本或原稿。
易中天也说不需要原稿。
虽然通过电视早就知道他是能言善辩的人,但真正开口后才发现他的口才原来那么好。
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几乎囊括了文史哲,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输入 : 2012-04-04 17:13  |  更新 : 2012-04-04 17:13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