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半岛

核心技术只靠俄罗斯 韩“太空梦”终灭

失败研究:韩国火箭技术为何落后<1>经济和安全损失

李吉星

查看韩文原文

1998年9月,亚洲金融危机侵袭时,位于大田的国家级研究机构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突然接到了100亿韩元的预算。
预算还附带“在2005年前无论如何也要研制出远程火箭”的紧急指示。
当时,航空宇宙研究院以2010年开发出运载火箭为目标,正在开发使用固体燃料的小型科学火箭。
政府的指示无疑是让这一项目提前5年完成。
而且远程火箭使用液体燃料发动机,但当时包括航空宇宙研究院在内,在韩国没有一家研究院研究该技术。
航空宇宙研究院计划在2001年前开发出能上升到200公里高空的基本型液体燃料火箭(KSR3号),对其进行改良后于2005年左右将50公斤重的低轨道卫星发射升空。
直到当时,航空宇宙研究院和科学技术部计划独自开发火箭技术。
2001年3月,韩国加入国际条约《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从此情况发生了变化。
《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禁止以军事目的买卖火箭技术,但允许以和平为目的的交易。
也就是说,韩国可以从火箭先进国家引入技术。
当时就连总统也充满雄心壮志地宣布“2005年将发射火箭”,青瓦台和科学技术部只能寻找“捷径”。
航空宇宙研究院时任首席研究部部长蔡连锡说:“上层敦促我们尽快从国外引入技术,以配合2005年的发射日程。
”也就是说,政治背景发挥了巨大影响力。
航空宇宙研究院和科学技术部为引进液体火箭发动机,与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进行了接触。
其中有意向韩国转让技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
当时俄罗斯因陷入金融危机而债台高筑。
急需现金的俄罗斯和2005年要发射火箭的韩国政府一拍即合。
科学技术部在2001年5月与俄罗斯签订旨在进行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MOU),启动了谈判,但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困境。
俄罗斯看出韩国政府的着急心态,于是索要巨额酬劳,并不断拖延时间,直到2003年9月才将本国航天公司克鲁尼契夫确定为正式合作机构。
2004年3月,航空宇宙研究院向时任科学技术部部长吴明报告说:“必须得修改2005年发射的计划。
”合作尚未开始,火箭发射时间被推迟到2007年。
而且起初承诺转让技术的俄罗斯出尔反尔。
俄罗斯表示,不能提供包括运载火箭的核心一级火箭发动机在内的核心技术。
俄罗斯的意思是,让韩国花钱购买火箭,而不是共同开发。
俄罗斯政界对“向韩国转让技术表示担忧”,并要求两国签订技术保护协定,协定在2007年获批生效。
在此期间韩国运载火箭开发项目一拖再拖,被俄罗斯白白浪费了5年。
心急如焚的航空宇宙研究院开始寻找能够取代俄罗斯提供一级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新的合作伙伴,并从乌克兰学到了30吨级火箭发动机技术,但国内连测试其性能的燃烧试验场都没有,最终该发动机的开发无果而终。
俄罗斯直到2009年才将未经试验的一级火箭提供给韩国。
以此为基础制作的“罗老号”两次都发射失败。
航空大学宇宙工学教授张泳根说:“运载火箭技术属于国家安全技术,哪个国家会轻易透露?如果当时停止与俄罗斯的合作,进行自主开发,可能早就拥有了更好的火箭技术。
”目前韩国连可测试一级火箭发动机的综合燃烧试验场都没有。
但“罗老号”开发负责人、航空宇宙研究院“罗老号”发射推进团团长赵光来表示:“对从俄罗斯没有学到任何技术的批评我不能同意。
如果走自主开发之路,韩国的火箭技术可能还达不到现在的水平。
◎关键词:液体火箭、固体火箭液体火箭是指使用液体燃料的火箭。
液体燃料比固体燃料拥有更大的能量,因此在向太空发射重量大的卫星和货物时使用。
用于短距离发射的固体火箭则使用固体燃料。
固体火箭发射准备时间短,主要用于洲际弹道导弹(ICBM)等武器,近年来还用作低轨道卫星运载火箭。


输入 : 2012-05-24 16:01  |  更新 : 2012-05-24 16:01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