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半岛

“中国东北工程缺乏学术基础”

李先敏 朝鲜日报记者

查看韩文原文
资深韩国古代史学者、高丽大学名誉教授金贞培(78岁)一直站在探究韩国北方史和应对中国东北工程的最前线。上世纪90年代,金贞培曾主导了沿海州渤海遗迹的发掘;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开展将高句丽史纳入中国历史的东北工程后,身为高句丽研究财团理事长的他一直致力于揭示东北工程虚构性的活动。

金贞培在近日出版的《韩国和中国的北方史认识》生动地回顾了这段经历,并对北方史之于韩国历史的意义,朝鲜、中国、俄罗斯等相关国家的理论,韩国的应对方向进行了梳理。

▲ 金贞培表示:“应对中国东北工程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更多的后续研究人员。”

上世纪80年代初,金贞培作为访问教授赴美国哈佛大学任教时,得知中国学者们将渤海称为靺鞨族历史、唐朝地方政权。这与中国正史并未将渤海视为本国历史,仅在《北狄列传》中加以记录而非《本纪》的事实相违背,缺乏说服力。但在1993-1994年间,参与渤海遗迹发掘的俄罗斯学者,受到中国学界的影响,也将渤海视为靺鞨族国家。当渤海出土的文物表现出与高句丽、统一新罗文物的统一性后,他们才逐渐改变认识。金贞培表示:“沿海州挖掘使韩国学者们得以直接接触渤海遗迹,获得了渤海历史研究的发言权,可谓是成果斐然。”

上世纪40年代,《东北通史》首次将高句丽史纳入了中国历史。然而“高句丽是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一主张在中国也是缺乏影响力的少数论。引领中国学界的学者认为“高句丽是韩国历史”,毛泽东和周恩来也持相同的立场。然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主张“广开土大王碑是韩国历史”的中国学者开始主张“中国高句丽史”。金贞培解释称:“这是中国为实现少数民族政治团结提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论’,使得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在清朝领土上进行的历史活动是中国历史’的疆域理论成为标准导致的结果。”

金贞培强调称,东北工程几乎没有学术基础可言。不仅是韩国历史书籍,连中国正史也将高句丽和新罗、百济一起记载为“海东三国”、“三国”。他表示:“在与中国学界进行持续交流的同时,绝不能在高句丽、渤海史上做出政治妥协,必须坚守学术立场。”

此外,东北工程还对韩国的古代史认识体系产生了影响。随着高句丽和渤海引发学界关注,学界中部分将统一新罗和渤海一视同仁的“南北国时代论”大行其道。标榜“继承高句丽”的朝鲜否定新罗的三国统一,并提出了“后期新罗论”。对此,金贞培表示:“人们开始关注渤海史固然是好,但如果否定三国统一,存在将高句丽史拱手让给中国的危险。”最重要的是这类主张与韩国“一统三韩”、“三韩为一家”的传统历史认识背道而驰。金贞培表示:“蕴含三国统一的历史意义,拓展韩国古代史外延的‘统一新罗和渤海’的历史体系是最合理的。”

输入 : 2018-03-26 11:21  |  更新 : 2018-03-26 14:21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