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揭示了连光都无法逃脱的黑洞最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韩国首尔大学禹钟学(音)教授研究组10日在国际学术杂志《自然天文学》上发文称:“发现了质量为普通黑洞千分之一的‘中等质量’的黑洞。”
研究组此次在距离地球1400万光年的矮星系NGC 4395中心,发现了质量约为太阳1万倍的黑洞。而通常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100万至100亿倍。禹钟学称:“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中等质量的黑洞”,“有望成为帮助人们理解黑洞起源的线索。”
关于黑洞的起源,“轻种子”理论和“重种子”理论一直互不相让。所谓轻种子理论是指行星死亡后产生质量约为太阳100倍的小黑洞,然后不断吞噬宇宙中的氢气壮大成为巨大黑洞的假说。而重种子理论则是指在最初的宇宙中,首先出现了像这次发现的中等质量的黑洞。禹钟学表示:“如果此次的黑洞起源于重种子理论,则具备了最初的宇宙中出现的原始黑洞的痕迹。”
质量较小的黑洞,其重力所影响的范围也较小,在地球上很难观测到。研究组采用所谓的“光回声(light echo)”效果测量了黑洞的质量。光回声是指被吸入黑洞的光在黑洞周边旋转的气体云上反射后产生的效果。研究组分别测量了在气体云上反射的光,以及被黑洞中心吸入的物质散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出黑洞中心到周边气体云的距离。最后以此为基础,推算出了黑洞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