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造船厂8公里左右的全罗南道灵岩大佛产业园区。该工业园区聚集了300多家造船器材企业,由于无事可做,有30多家工厂已经停业3-4年。如今,原本安静的产业园区开始发生改变。有些企业开始发布招聘公告。船舱内部设备企业的相关人士说:“2016年在全体250多名员工中,有一半被解雇,这次是时隔5年重新招聘新员工。从去年年底起订单逐渐增加,这令人期待。”2月份,大佛产业园区的长期雇佣人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
国内造船业现场重新焕发出活力。随着工厂开工率上升、招聘人数增加,原本依赖造船业的地区经济也开始回暖。
◇在韩中日“造船竞争”中,凭技术取胜
记者进入了正在建造的LNG集装箱船舶的燃料仓室,看到了用9%镍钢制造的1.2万立方米规模的超大型燃料仓。与船舶用柴油相比,LNG燃料的污染物质排放少,是想回避环保限制的全球船主们竞相订购的船只。但LNG必须在零下163度以下保存,因此操作起来非常严格。三湖重工业负责事业企划的常务李承焕(音)表示:“在焊接包括镍在内的LNG燃料罐时,不能使用普通焊接技术。这项技术韩国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2010年前后创造了史上最大繁荣的韩国国内造船业,在2016年落入了订单悬崖。在低油价和不景气导致船舶订单减少的情况下,遭到了中国造船企业低价订单的直接打击。扭转局面的契机,出现在2019年底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截至2025年要把船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至少比2008年降低30%的标准之后。和价格相比,船主们更关注技术能力,因此再次敲开了韩国造船企业的大门。韩国国内造船企业相关人士说:“中国造船企业承揽的LNG动力集装箱船经常发生故障,这成为凸显韩国造船业技术能力的契机。”
◇船只驶入了原本空置的造船厂船坞
今年以来,韩国造船企业已经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产量。据英国造船和海运行情分析企业克拉克森研究公司透露,截至今年3月,全世界新船舶的订货量为1024万CGT(补偿总吨:323艘)。其中,韩国造船企业承揽了占52%的532万CGT(126艘)。
截至3月,现代重工业的中间控股公司——韩国海洋造船承揽了82艘、69亿美元的订单。大宇造船海洋同期承揽了22艘、20亿美元的订单,三星重工业承揽42艘、51亿美元的订单。
造船业的繁荣也改变了地区经济的氛围。在大佛产业园区生产集装箱舱口盖的marine tech公司的车间里,80多名员工正在进行组装。公司代表金容焕(音)说:“工作正在逐渐变多,我们年底前要多雇佣20%左右的人手,还计划追加引进生产设备。”产业园区内工厂的开工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17年大佛产业园区的开工率仅为55.2%,但去年为69.1%。今年以来,开工率超过了70%。现代三湖重工业合作公司的人员也在增加。2018年为6312人,今年3月增至71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