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找垃圾桶实现零部件国产化
航宇研韩国型发射体开发事业本部长高正焕(音)从2010年开始领导世界号的研发工作。他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获得卫星研究博士学位,2000年加入航宇研后开始着手火箭研究。他表示:“在美国,不会让外国人参与像火箭这种敏感的研究。”
他亲自开发了火箭零部件和材料,并走遍全国寻找能够制造陌生零部件和材料的企业。最终,在世界号的37万个零部件中,除了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使用了成品以外,94.1%的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他表示:“在明年5月的第二次发射中,一定要迈过最后一道坎。”
◇ 无视韩国的俄罗斯也提议共同开发
航宇研发射体发动机开发团团长金镇汉(音)主导了世界号开发的最大难关——液体燃料火箭的商用化。他从罗老号项目开始参与火箭发动机的开发,并于2018年成功发射了75吨发动机试验用火箭。韩国是全世界第七个取得这项成果的国家。在海外,凭借自主技术开发火箭发动机平均需要10年的时间,而韩国仅用了7年半就成功实现了实飞。
世界号的核心动力——75吨发动机的开发经历了大量的试错。在地面燃烧试验过程中,设备曾因爆炸发生故障,发动机也因燃烧不稳定而多次发生爆炸。发射日程因此被两度推迟。最终,研究团队经过20多次更换火箭发动机设计,184次共计18290秒的燃烧试验,提高了发动机的完成度。金镇汉表示:“在罗老号项目当时,俄罗斯研究组曾无视我们称,‘韩国真的要造发动机吗?’但在液体燃料火箭实现商用化后,俄罗斯提议进行共同开发,对我们的技术实力给予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