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朝鲜最新射星宣示动因及其国际反应

朝鲜日报中文网


2012年12月1日,朝鲜宇宙空间技术委员会发言人宣布,为遵循金正日遗训,将在12月10日-22日期间再次尝试发射今年4月13日发射失败的搭载“光明星3号”人工卫星的“银河3号”运载火箭。
朝鲜此次发射卫星选择的时间段,不仅涵盖了日本众议院选举(12月16日)和韩国总统选举(12月19日)的“政权交接”期,也涵盖了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的一周年忌日(12月17日)。
因此,对朝鲜而言,卫星发射意义重大。
一方面,既可以影响日韩选举走向,推举李正姬前议员为总统候选人的韩国统合进步党公然表态支持,又可以震慑美日韩同盟,对韩国发射“罗老号”火箭做出反应,还可以在与对方的政治接触时赢得更多的谈判筹码和战略优势,有利于朝占据有利地位和博取更大收益;另一方面,以此纪念前领导人金正日逝世一周年,彰显新政权贯彻“先军政治”路线的意志,凝聚因清洗李英浩、李永春、金正阁、禹东测4位“顾命大臣”和军方大员而涣散的军心,树立金正恩在党政军三界的个人威望,挽回上次卫星发射遭到失败的面子,提升自身的宇航技术、军事技术,用高科技的军事手段来武装保卫自己,避免受到韩美可能入侵的威胁。
这对建设“强盛大国”具有指标性意义。
由于发射“卫星”的火箭技术和弹道导弹技术是相同的,且朝鲜此次发射使用的常温燃料可转用于导弹,西方国家认为,朝鲜此次以发射卫星为名,实际进行的是远程弹道导弹试验,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掌握将核武器搭载到“洲际弹道导弹(ICBM)”上的核弹头运载技术,成为名副其实(既有原子弹、又有洲际弹道导弹)的“拥核国”。
从太空技术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向近地轨道发射200公斤的卫星,实际上就可以判定其具有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一旦射程超过1万公里的卫星发射成功,就意味着运载工具试射成功、核武运输能力不断提高,朝鲜将可能使其搭载核武器,可以覆盖美国洛杉矶,还可能将其技术转让给与西方关系不睦的国家。
这会损害西方国家安全,冲击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践踏以《核不扩散条约》为代表的国际法体系。
对此,美韩日随即展开高层协商,一道谴责朝鲜发射卫星,认为朝鲜此举是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挑衅行为。
在要求朝鲜停止远程火箭发射试验的同时,共同讨论应对朝鲜强行发射火箭的“超强硬制裁”方案(扩大对朝制裁范围: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做出新的对朝制裁决议和各国单独采取金融和海运方面的制裁),强化对朝压力。
对日本和韩国等朝鲜邻国来说,一旦朝鲜火箭残骸落入当地,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所以在反对之余还高调表示进行拦截。
日本政府还取消了原计划于12月5日举行的日朝局长级交涉,在冲绳县和东京首都圈部署“爱国者-3”地对空拦截导弹。
美日将在朝鲜半岛与日本周边海域部署10艘宙斯盾舰(美国7艘、日本3艘),以便更有效地监视朝鲜即将发射的远程火箭。
对此,中国表示,朝鲜有和平利用外空权利,但这一权利受到安理会有关决议(指明确禁止朝鲜再次进行发射活动的1718号决议和1874号决议)等的限制。
希望有关方多做有利于半岛和平稳定的事情,希望各方冷静对待、慎重行事,避免局势轮番升级。
这一表态说明中国在朝鲜和西方之间持平衡中立的立场。
可以预计,此次发射一旦成行,将会使包括韩半岛在内的东北亚局势短期内再次陷入紧张局面。
成功则会酿成军事危机;失败便会令其它各方如释重负。
文=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 李家成(博士)(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输入 : 2012-12-10 12:06  |  更新 : 2012-12-10 12:06

推荐这则新闻 推荐这则新闻(4)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