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写在留学韩国五周年之际

朝鲜日报/文:于婉莹(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成均中国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09年夏天,本科毕业后我就来到了韩国,开始了漫长的留学生活。从来到韩国的第一天起,有几个问题经常被人们问起:你为什么来韩国?以后还回国吗?韩国人真的每天吃泡菜吗?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起初,我也是公式般地敷衍回答,后来我开始认真思考我该怎么回答这几个问题,而我又该怎样理解和描述这个我学习和生活的地方。

我们真的了解韩国吗?

提起韩国,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韩剧、泡菜、手机、整容,还是化妆品?近来,韩国逐渐成为中国游客旅行购物的圣地,每周有800多航班往返于两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机会直接接触这个国度,而非仅仅通过韩剧来认识这个国家。不过,我们所见果然就是真正的韩国吗?在首尔生活了五年,我仍然不敢理直气壮地说我了解这个国家,只能说所见与所闻也只不过是这个国家的一小部分,我仍无法像韩国人那样说出韩国哪里盛产苹果,哪里盛产带鱼。去年采访了几位在韩国读本科的中国学生,他们对韩国完全不同的评价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其中有几位学生告诉我他们非常不喜欢这个国家的气氛,最无法忍受的是无法融入韩国社会,与韩国人无法沟通。在与他们聊天之间,我感觉到他们并不是难以相处的人,可是他们为什么如此反感韩国或是韩国人?另外几个学生的回答却又完全相反,他们告诉我这里让他们更有安全感,甚至有毕业回国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她要辞了现在的工作来韩国。我第一次意识到,找到一个让我满意的描述来形容这个生活了五年的国家实在难之又难。追其原因,还是因为不够了解。尤其看到身边的韩国人都在学习汉语,我开始反省,我们在渴望别人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在努力了解他们?

“从长春到北京有多远?”

这是一个韩国朋友问过我的问题,我回答“坐动车需要6个小时”。他当时非常惊诧说道,“那么远!”。他的反应给了我不小的冲击,我从来没觉得6小时火车的距离需要用“那么远”来表达。不过的确,在韩国最远的距离也不需要6个小时的车程,国内航线不到一小时,从首尔到济州岛,起飞到降落一杯茶都不会凉透。不是我在炫耀中国广袤的国土面积,也没有人会否认中国之大,不过这的确体现了两个国家在空间上的认识差异,就像有个朋友向我提起新闻联播之后全国天气预报的时长让他有多惊讶。在这之前,他一定无法理解我曾坐了39个小时硬座从北京到贵阳的经历。

我们可以代表中国吗?

随着中国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韩国人有时甚至比我们更加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我经常误以为韩国人常常说起的中国只不过是北京或者上海,但是他们去过的地方甚至比很多中国人还要多,我的指导教授告诉我他去过中国所有省份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从前,总觉得与韩国人相比,自己对祖国的了解程度简直可以称之为“专家”水平,后来我逐渐认识到,我口中所说的中国大部分也只不过是道听途说,我更没有办法代表我的国家。留学生在外总被冠以“中国学生”或是“中国人”的称号,我们的言行经常被韩国人视为“中国的”。韩国现在有6万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分散在韩国八道、自治道和广域市,不仅学生,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大家都在有意无意间发挥着“代表”中国的作用。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或愿意与否,我们日常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韩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所以我也经常问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代表者”,我口中所说的是否是真正的中国。

“中国和韩国,你的选择是?”

▲ 于婉莹
说来也巧,5年前的今天正是开始我开始留学生活的第一天。五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从硕士到博士,五年来的收获很良多,现在已经不能再习惯这里了。我热爱这里,我非常珍惜在这里留学的每一天。我无法否认我也曾抱怨和不满,但我要承认这个是个充满细节的城市,我享受着这个城市给我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很多人说分不清我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我不知道我应该如何去品味这句话更深层的意味,不过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我从来都尊敬和热爱我的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文化上如此相近的两个国家,因为一些差异造成了两国之间的相互猜忌或是误会。最近两个国家经常提起的“人文纽带”存在一层无法表达的微妙涵义,我想那正是区别于其他国家,连结起中韩两国的精髓,也是解开误会的关键吧。了解差异的存在是为了理解,在韩国留学的第五个年头,我依然乐此不疲地尝试更了解这个国家。

输入 : 2014-09-29 14:06  |  更新 : 2015-02-02 13:40

推荐这则新闻 推荐这则新闻(21)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