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投稿]记博士结业所感

田志云 庆北大学韩国文学专业博士结业

我在大邱的庆北大学学习,主修韩国文学。如今结业已毕,漫漫学术路刚刚开始。也许大家对文学的印象是实用性偏低,为此我的研究方向似乎和我的现居城市有着某些相似性:低调而安静。虽说搞文学研究,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写作能力,我只能用憋足的语言来传达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寥寥几字,羞已愧已。

大邱地处韩国东南方向(岭南地区)的一个经济不是很发达的角落,没有首尔那样繁华的街道和山洪般的客流量。这里只是很静,很静,安守着传统的儒教文化。所以,对于一般的外国人而言也许大邱根本就是个不起眼的字眼,每当被问及在哪里上学时我只得拿出地图描绘一下我所在的位置。但是我却对这个低调的城市和学校产生了爱恋,因为在这里学习的两年,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成长。
在韩国读书或者工作的博士或者博士后本不少,更何况我这个刚刚结业的结业生。异域求学之路荆棘满布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我还是要斗胆发表一下自己的求学之路的阶段性感受。毋庸置疑的是在经历了两年的读书时光后,我改变了很多,于此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不同的看法。所幸的是这与我最初来韩国读书的目的是完全吻合的。


我对学校的感情最初不是来源于异域的风情或者文化,而是人。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我的指导教授。当时我申请庆北大学国语国文系时,因为身在中国,所以接受了教授的电话面试。当时我忐忑不安地问教授:我能不能进入庆北大,教授说有缘分我们就会见面的,但是不要忘了坚持学习。也许是受了‘缘分’二字的‘鼓励’,结果是我如愿以偿进入了国文系。到学校后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拜见指导教授。可是这次有计划的拜见之前我们真的缘分性的碰面了。当时我去参加新生见面会,同一时间教授开会从见面会地点走出来,于是我们‘碰面’了。但是由于当时都是初次见面,我们只是几秒钟对视了对方,擦肩而过,互相在想着:这好像是我的学生,这好像是我的导师。事后,我按约好的计划拜见教授,推门的一瞬间,我们互相确认了对方,教授当即觉得这的确是缘分,说有什么困难来找我即可(细节省略)。这无疑给我的求学注入了莫大的信心及活力。

由于我是博士过程才转入韩国学习,之前在中国学习的内容显然对我的博士课程没有很大帮助。生硬的文艺理论(也许非专业的朋友会觉的文学方向就是读小说,很愉快的一件‘差事’,其实不然。)让我无法消化,活像一个石头坠入肠道,腹胀腹痛,外加脑胀心胀。理解起来都困难的内容居然还要拿在课堂上讨论,这。。。还有一个时间限制的问题,要在发表前两天上传发表文,当时只记得三天得搞明白一个几百页的理论。当时的我还是比较浮躁的,无法接受自己理解不了这么深奥的理论,更无法接受自己在课堂上听不明白其余同学的长篇大论的主张。我个人觉得中国人一般先说观点然后解释内容,但是韩国的同学貌似是先叙述内容最后总结出观点。所以我经常半路上就开小差,这是多么罪恶的一件事情啊,可是我的第一学期就是这样开始的。毫不夸张地说,我挫折的心像绿叶打了过多的农药变蔫了一般。 于是我终于鼓起勇气去找我的那根‘救命草’-我的指导教授。他告诉了我很多理解这些理论的方法,还说:如果知道避不开,就勇于去突破。大家都很累,不是只有自己累,所以不能夸大自己的困难。这一席话让我很受鼓舞,于是我回去后开始参加学习小组,慢慢摸索学习的规律。慢慢的,我适应了这里的学习节奏。。。。。。


很多时候,还是被逼的‘走投无路’,经常会一个人默默流泪。‘发表,发表,发表’就像咒语似的不断灌到我的脑子里,让我想起,植物大战僵尸最后失败时被僵尸咬掉了脑子的那个场景。这种想法虽然很万恶,但是这种感觉是真的。不过,痛苦换来的‘代价’就是慢慢在脑袋中形成了知识体系,也初步具备了思考和判断能力,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个十足的后进者。相当时间过去后,我就发现我的意志力比以前强了,抱怨的心理也减弱了,虽然还是有所残留。

看到自己的改变,会让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因为生活发生了变化,这便是一种成长,一种幸福。所以我还是要感谢我的老师,陪我走过博士过程的印度学长,见证我的点滴变化的亲人。这些人的美丽,便是我认为的我所在的国文系的美丽,我所在的庆北大学的美丽。我无益于夸耀,更无益于自满,只是为拥有在这里学习的机会而感恩。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输入 : 2015-10-22 11:52  |  更新 : 2015-10-22 11:53

推荐这则新闻 推荐这则新闻(3)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