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公民社会的政治氛围

朝鲜日报中文网


“我们不喜欢国会内部投票通过FTA协定的方式,因为参与投票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大国家党的。
”“半价学费不现实。
因为今天念大学节省了开支,明天当了上班族,成了纳税人就要为今天得到的好处自己埋单。
”“韩国不能实行高福利政策,看看今天的希腊,就知道我们如果也这样做,会走到怎样的境地。
”以上是我的韩国朋友们在和我聊天,或是练习中文论述文时表达的一些看法。
刚来韩国不久的时候,我觉得韩国大学生日子过得比较单纯。
平时读书,周末娱乐,考前开夜车。
比起时事政治他们更关心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
比起国计民生他们更爱谈论诸如“谁比较漂亮谁比较帅”之类的“八卦”。
但接触的时间长了以后我发现他们参与公共决策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
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表达意见的愿望也是比较强烈的。
这大概就是近日来青年作家韩寒在题为《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的系列问答中所提到的“年轻人谈政治”。
不过韩寒在原文中说的是“勇于谈政治”。
“勇于”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谈政治”目前在中国还具有一定“突破禁忌”的成分。
也有青年学者认为,一部分中国民众把“政治”关心成“宫廷秘闻”也是国内官僚和庶民长期不平等的结果。
而事实上,要让年轻人自发的参与到常规的政治话题谈论当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这个国家“政治”和“民生”的接近程度。
如果民意和决策之间的交通,还停留在只有“动车撞了,校车翻了”才能引起“高度重视”的水平,那么一个良性的,民众关心政治的氛围是很难养成的。
过去有资深评论员在时事评论节目中提到当下中国年轻人的“政治冷感”和“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呈现出强烈的对比。
几天之前我和一个准备回家度假的韩国朋友吃了一顿饭,席间该朋友告诉我,他们的父辈接受的是“反共”的意识形态教育。
那时候他们认为北韩的人“脸都是红的”。
美术比赛就是制作“反共海报”。
我说那样的“反共海报”和我的父辈过去参与制作的“反帝海报”一定大同小异吧。
那位朋友还谈到,她觉得不管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如何,老百姓还是天天在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
因此不应当基于某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环境而对某个具体的人产生偏见。
朋友的一番言论让我对“公民社会的政治氛围”又多了一个具体的参照。
也就是说在一个以人为本的公民社会,既要实现政治与民生不分家,又要将尚且存在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个体的思考及行为方式区分开来。
值得欣慰的是,在过去的2011年当中,社交媒体为“中国网民谈政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通过这样的平台我们已经看到,在利比亚战争期间,中国政府针对一系列联合国决议案投票并不完全代表国内民众的立场。
中国网民对利比亚人权,民主的关注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寄托了他们对自己国家的美好愿景。
但愿在2012年公民社会的政治氛围能够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推动下在中国更进一步的扩散开来。
读者 言申(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输入 : 2012-01-03 14:47  |  更新 : 2012-01-03 14:47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