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朝鲜编辑]龙星基金留给韩国的教训

朝鲜日报经济部副主任 金洪秀

查看韩文原文

搅得韩国鸡犬不宁的美国私募基金——龙星基金终于走了。
龙星基金在2003年收购了外换银行。
通过对外换银行的投资,龙星基金获得了4.6万亿多韩元的收益。
收益率高达216%。
只看收益率不及2007年获得投资资金6倍收益的日本银行收购事件,但收益规模外换银行方面更大。
虽然因此背上了“投机者”的骂名,但作为基金投资者,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投资。
那么,韩国得到了什么?仔细算算看,除了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以外,所获甚少。
在野党和劳动组织批评是李明博政府帮助龙星基金“大捞一笔”,声称要在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中着重提出该问题。
龙星基金这9年来把韩国社会搅得鸡犬不宁,并制造了官员们因害怕日后被追究责任而不敢做政策决定的“边阳浩综合症”,而且临走还给韩国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但龙星基金留给韩国的最大弊端是“不知廉耻”综合症。
官员们把大型银行卖给没有资格的龙星基金,为日后纷争埋下了祸根,但从没有承认过错误,也没有进行过道歉。
在野党民主统合党院内代表金振杓在出售外换银行时担任经济副总理,是这件外换银行出售案的决策人,但如今他换上另一副嘴脸,带头“声讨龙星基金”。
官员们的这种丑态成为美国媒体的笑柄。
《华尔街日报》在上月31日的社论中讽刺说:“2003年张开双臂表示欢迎,但如今迫于舆论的压力,揪着收购资格百般阻挠。
”但美国媒体的这一评价也有失偏颇。
因为龙星基金也一样不知廉耻。
龙星基金为了节约外换信用卡合并费用,犯下了操纵股价的犯罪行为。
韩国法人代表拒不接受检方的传讯,沦落为通缉犯,四处流亡,无视韩国的法律秩序。
此外,龙星基金以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解雇数百名外换银行职员,引发了韩国上班族的公愤。
因为这种行为,龙星基金为韩国国民的反外资情绪高涨做出了“重要”贡献。
外国私募基金收购银行时,一些人还期待能够引进先进的经营方式,提高韩国国内银行的竞争力,但龙星基金从头到尾只表现出追逐利润的投机资本嘴脸。
龙星基金把外换银行优势之一的海外营业网点从30个减至27个,并撤销了研究长期经营战略的企划部门。
同期,国内其他银行把海外分行从107家增至134家,约增加了25%。
另外,龙星基金把产生的利润不用作投资资金,而是通过分红全部瓜分。
结果,外换银行被龙星基金收购后,国内市场占有率从7.0%(以存款额为准)骤降至5.8%。
一度引领国内信用卡市场的外换信用卡如今品牌形象荡然无存。
龙星基金大捞一笔的背后有着病入膏肓的外换银行和数千名职员的挫折与叹息。
希望,以龙星基金事件为契机,在韩国社会不会扩散“脸皮厚才能赚钱出人头地”的作风。


输入 : 2012-02-10 14:28  |  更新 : 2012-02-10 14:28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