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智能手机与社交网络杂谈

朝鲜日报中文网


最近有朋友向我抱怨说“你快去换个智能手机吧。
现在跟别人发信息都用Kakao Talk。
就只有给你发短信的时候还要单独‘换一个频道’,特别不方便。
”不过也有别的朋友说,自从换了智能手机,每个月的通讯费要7、8万韩币。
事实上对于她而言智能手机每个月发挥的作用不过2、3万韩币,和普通手机没什么差别。
但是“买都买了,就只能‘供着’”。
和智能手机“走红”时间不分先后的,就是网络社交媒体了。
在社交媒体上发消息、上传照片、分享资源都十分简单快捷。
而电话、网络、摄像头“三位一体”的智能手机又恰好能将社交媒体随时、随地、随身的特性发挥到极致。
渐渐地,传统意义上的“人脉”就有了一个叫做“社交网”的“在线复制品”。
在“线下”的每一个人通过智能手机成为这张庞大“社交网”上的一个点。
即使没有智能手机的人也会同时管理1个或者多个社交媒体账户。
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逐一检查、更新,看看有什么新玩意儿,给朋友们分享的段子、照片和视频捧个场。
自从社交网普及之后,处理很多事情的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
比如从事营销行业的人,可以利用在线社交网络为即将开展的业务做个铺垫。
办事效率高,社会资本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
如果想找一家好的理发店或者餐厅,可以一边在线检索,一边上Facebook、Twitter、微博去“集思广益”一下。
等资料查好了,朋友们的建议也陆续到达。
再共同参考在线评论和朋友们推荐的店家,就能迅速锁定目标。
而智能手机如果能物尽其用,将其“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也会诞生“惊世之作”。
近年来有两大备受瞩目的“iPhone巨制”均出自韩国人之手。
2010年创作型歌手金耀熙用4到5支iPhone充当吉他、键盘、麦克风等,翻唱并录制了Lady Gaga的Poker Face和碧昂斯的Irreplaceable。
电声合成效果十分逼真。
2011年,朴赞郁导演用iPhone4搭配专业摄影镜头拍摄的短片《波澜万丈》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短片金熊奖。
短片唯美的画质令人惊叹。
而朴赞郁和摄制组也觉得“除了摄影器材体积小之外和之前拍摄其他影片没有什么区别”。
金耀熙和朴赞郁的作品会让人觉得“原来iPhone能这么神通广大”。
那么,现在地铁上那些随时聚精会神盯着智能手机屏幕的年轻人,会让大家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如果让他们在乘公交的时候眼睛不看着显示屏,耳朵里也不插着耳机,他们会做什么呢?和旁边的人聊天、看书,还是打瞌睡呢?如果让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从我们的生活中短暂的消失一段时间,大家会不会觉得局促不安,仿佛与世隔绝一般呢?事实上在线社交网络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
而在社交媒体文化形成的初期,社交媒体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维系和强化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因此,当我们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来消解自身的孤独感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给长辈打个电话,和同事聊聊天,甚至是在地铁上对素不相识的人报以微笑。
新的媒体产品和电子产品的开发总是以“人性化”为目标,而“以人为本”的初衷不可能仅仅通过数字代码和半导体元件来实现。
读者 菩提树下(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输入 : 2012-05-02 11:40  |  更新 : 2012-05-02 11:40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