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朝鲜编辑]建巴别塔的韩国大企业

朝鲜日报经济部副主任 朴宗世

查看韩文原文

最近,美国硅谷的最大话题就是APP开发公司Instagram的“大赚”故事。
一个月前以1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Facebook的这家公司只有13名职员。
20多岁的总经理在旧金山的一个仓库成立了以图片为中心的社交网络服务公司,短短两年后便大获成功,所以被称为“硅谷版灰姑娘”。
美国大企业经常以令人咂舌的金额收购新生企业(startup)。
苹果公司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提供声音识别功能的Siri,谷歌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移动广告公司AdMob。
谷歌2010年独自收购的企业达48家。
虽然规模很小,但三星电子最近也收购了硅谷的一家软件企业。
据推测,云端内容服务提供商mSpot的收购价约为880万美元。
该公司创始人来自台湾,是四次创业的资深人士,此次与“巨头”三星携手合作。
硅谷地区不断发生的“企业版灰姑娘”故事在韩国却鲜有所闻。
听说过韩国大企业集团拿出大笔资金收购20多岁青年创办的韩国高新技术企业吗?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位企业家说:“在韩国,大企业利用自己的绝对地位把新生高新企业像子公司一样占为己有或低价收购即可,怎么会花大钱收购?”而美国企业只要拥有优秀的技术和创意,即使是新生企业他们也会以正当价格进行收购。
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新武器的大企业进一步壮大,看到新生企业成功典范的青年们就会在仓库中继续孕育企业家之梦,进入一种健康的生态循环。
而韩国大企业却不愿支付正当的价格。
有些大企业还利用自己绝对有利地位,削减单价抢夺技术。
看到出路被堵住的高新技术企业枯萎、消失,年轻人必然会放弃梦想。
最后,在韩国国内失去技术基础的大企业只能到海外寻求合作伙伴,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无论政府如何呼吁共同成长、无论怎么评分,如果不制定大企业支付正当价格的原则和文化,都无济于事。
虽然共同成长的口号是好听的,政府的想法也是美好的,但向大企业供货的中小企业还是叹息“采购负责人别频繁更换就好了”。
这是因为新任采购负责人上任后势必会为了提高业绩而压低价格,这种惯例一直没有改变。
大企业集团出身的一家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表示:“在韩国,中小企业要么进入大企业的‘生态系统’,要么在海外寻找交易对象,只能从中选择其一。
”如果不相信现在还会发生这种事情,就到公平交易委员会的网站上看看。
因压低供货价格、单方面撕毁合同、拖延支付货款而违反《分包法》的名单上,韩国首屈一指的大企业接二连三。
现在发展势头良好的韩国大企业应该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在修建只顾高度而底盘太窄的巴别塔。



输入 : 2012-05-18 15:16  |  更新 : 2012-05-18 15:16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