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评论]外国人如何看韩国人的婚礼

朝鲜日报/撰稿=咸仁姬,梨花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

查看韩文原文

虽说现在没有什么特别的结婚季节,但到了每年5月都能收到好几份请柬。
笔者在处理邮箱里的邮件时突然看到一个写有陌生名字的请柬,打开一看里面有新郎和新娘的名片。
笔者想这可能是双方父母担心宾客们不认识新郎和新娘而想到的苦心之举。
仔细一看名片的主人公,新郎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企业职员,新娘则在外国大使馆工作,可以说是才子佳人。
“因为值得炫耀,所以才把新郎和新娘的名片放入请柬里”,虽然努力开解自己,但内心极其不爽。
这让笔者想起很久前举行跨国婚礼的一位前辈的故事,当时异国婚姻还不常见。
对方是华裔美国人,他们在一家知名教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用韩语和英语同声传译。
婚礼结束后,新郎说,看到宾客中那么多人根本不认识着实吓了一跳。
对我们而言见怪不怪的场面在外国人眼中却很陌生。
也难怪如此,要知道韩国人婚礼的主人公不是新郎和新娘,而是他们的父母。
在韩国社会中,结婚与其说是新郎、新娘的结合,不如说是围绕新郎和新娘的两个家庭之间的结合。
试问谁能否认这一点?越是上流和中产阶层,就越是通过巩固的婚姻关系,重塑自己的地位,扩大家族的政治影响力,积累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本。
摆放在婚礼现场的花环象征着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带着礼金参加婚礼的宾客的规模则反映出父母的人际关系。
结婚送钱是种帮助新人的韩国传统风俗,其本身无可厚非,但听到以红白喜事礼金支出对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的事实和礼金成为退休的老年人难以承受的最大支出的新闻,不禁让人感到沮丧。
看到请柬里的两张名片之所以感到内心不舒服,是因为看到了名片背后培养出“有出息的子女”的“母爱过于泛滥”得意洋洋的微笑。
同时也是因为感受到韩国婚礼中的虚礼和排场日益升级。
人类学者的报告显示,婚礼的奢华与女性的社会地位形成反比。
婚礼越是奢华,说明女性的社会地位越低下。
其代表性例子有,举行一周以上婚礼的阿拉伯和印度。
反观,欧洲人的婚礼极其简单素朴。
只要结婚当事人在证婚人面前向公共机构登记,婚姻就成立。
欧洲不流行举行奢侈的婚礼,而欧洲女性的地位却很高,这不是偶然现象。
考虑到这一点,笔者不能不怀疑,我们周围人的结婚典礼越是奢华,在不知不觉间韩国女性的地位反而越下降。
我们可以期待一下真正的婚礼文化逐渐扩散,新郎新娘成为婚礼的真正主人公,举行朴素而美丽的婚礼。
比起那种炫耀父母社会地位的婚礼,更希望参加能够见证结婚当事人真挚不渝的爱情的婚礼。
比起那些离不开婚纱照、礼服、化妆的“婚礼套餐”,更希望参加能见证开启新的人生的主人公们的决心和承诺的别开生面的婚礼。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成为传说的一名弟子的婚礼。
弟子穿着改良版韩服,头戴花冠,租用小区少年宫举行了婚礼。
当天,弟子的娘家父母为女儿和女婿朗诵了一首诗《你对我好比第一场雪》,新郎和新娘为宾客们演唱了《三月美好的日子》。
他们就没有录制婚礼现场(当时很流行),与众不同的婚礼带给宾客们深深的感动。


输入 : 2012-05-22 16:16  |  更新 : 2012-05-22 16:16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