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倭乱时期香烟首次进入韩国。
当时人们认为,香烟是预防蛀牙、促进消化的草药。
朝鲜最早的百科辞典《芝峰类说》(1614年)记载道:“有化痰功效。
”于是,可治百病的妙药香烟取代茶和酒,成为招待客人的珍贵物品,甚至出现了“烟茶”(抽的茶)、“烟酒”(抽的酒)等新造词。
首次将韩国介绍给西方世界的《哈默尔漂流记》(1668年)中写道:“四、五岁就学抽烟,不分男女,所有人都抽烟。
”也就是说,容易上瘾的香烟瞬间就成为男女老少都喜欢的东西。
香烟逐渐成为最赚钱的工具,在肥沃的土地上取代了食用农作物,因此,担心粮食减产的政府开始阻止这种现象。
但是在上瘾者颇多的朝鲜时代,这一禁令毫无作用,有些人甚至拿饥荒时用于救命的援助米去换香烟。
1907年发生国债补偿运动时,有人指出:“2000万同胞三个月不吸烟,每人每个月筹集20钱,就有1300万韩元了,还担心什么偿还国债问题?”当时开展的戒烟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确保财政来守护国权。
日本帝国主义总督府1921年推行专卖制度以来,香烟成为支撑国库的重要收入来源,一直到光复以后。
1975年,韩国平均每位吸烟者每天的吸烟量为14.9支,是法国的3倍。
1976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下,专卖厅在香烟盒上写上了“为了健康克制过度吸烟”的警告语,允许出售洋烟的1986年,YMCA提出了“洋烟烟雾中出现的是叹息的农民面孔”的标语。
由此可见,在高速增长时期,国家和市民组织都以救国为由对香烟的害处视而不见。
吸烟者不仅会危害自己的健康,还会影响到家人和邻居,因此在当今社会被打上“非文明人”的社会烙印,公共场所和大街上都不允许吸烟,但香烟和权力之间的纽带关系依然存在。
香烟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后,国家权力担心的便不再是人民健康,而是财政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