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纽约时报》文化版用整个头版报道韩国歌手Rain的时候,记者正在纽约研修。
当天早晨打开报纸的一瞬间那种意想不到的惊讶至今仍记忆犹新。
因为记者深知刊登在有着160多年历史的《纽约时报》文化版首页是多么难得的事情,有点怀疑Rain的人气真的会达到那样的程度。
但是,读过报道内容后却觉得不大对劲。
因为文中只是对歌手本人及培育他的朴轸泳对歌手的评价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文中引用他的话说:“希望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取得成功的东方流行歌手。
”也就是说该报报道的是“希望成功”的歌手,而非“有潜力成功”的人。
文中提到Rain的音乐“比美国的R&B更加感性和细腻”,但就这一点也停留在引用朴轸泳的话上而已。
对于朴轸泳为Rain成功进入美国歌坛所做出的各种努力还是进行了充分的介绍。
随后韩国所有媒体都大肆报道了“《纽约时报》的大写特写”。
这一切似乎预示着韩国流行音乐界的一位世界明星即将诞生。
如果忽略了当时在纽约韩人街的餐厅搞到一张Rain演出门票还很容易这一事实,韩国媒体所营造出的氛围似乎顺理成章。
几天后Rain在纽约举办了演唱会。
韩国报纸极尽赞美之能事,言必称“整个纽约沉浸在Rain的汪洋中”。
但是“颇受期待”的《纽约时报》采访报道却完全是另一种氛围。
对于赞美之词极为吝啬。
其中一篇文章里有个特别显眼的句子是:“He`s a fine dancer and a passable singer”。
虽然可以理解为“舞蹈出色唱功还可以”,但“passable(说得过去,尚可)”一词,读着心里着实不爽。
因为还没见过演出评论中用过这种措词。
把这篇文章拿给当时给笔者授课的一位纽约大学教授看,他说:“这是写文章的人婉转体面地加以批评的意思。
”
此后朴轸泳打出Wonder Girls这张牌再次对美国歌坛展开进攻。
这次朴轸泳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他甚至以1美元的价格把Wonder Girls的唱片卖给800多家妇女儿童用品商店,最终使《Nobody》在公告牌排行榜上名列第76位。
这就是全部。
此后有来自美国的消息说,朴轸泳在纽约开了一家肉铺,其境况可见一斑。
在一段时间之后,有关K-pop 热潮使少女时代在美国和欧洲火爆异常的报道铺天盖地,其中也夹杂着很明显的“爱国”情结。
但是Psy却不同。
从在YouTube上受追捧开始经常可以几次听到有人说“这次是真格的”。
说这些话的还是在美国学习音乐或音乐界的人。
Psy今年35岁,已婚,其貌不扬,没有腹肌,但这个双胞胎的爸爸不到两个月就成了“国际明星”。
如果你留意美国音乐评论家们的态度,对于他的评价似乎不过是“昙花一现”。
但是Psy已经在公告牌排行榜上升至第2位。
在“即使进入一次,三代都不愁吃”的公告牌排行榜上,进入前40名就是非常好的成绩。
看现在的势头,登上榜首似乎也不难。
Psy没为进入美国歌坛做任何事情。
制作音乐,拍摄MV,上传至YouTube,他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韩国的粉丝”。
但是受到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追捧。
Psy成功的秘诀有几个。
如,有趣、欢快的音乐和舞蹈,以及YouTube这种新媒体的力量等。
Psy在美国初来乍到就制造了经典名句——“Dress classy, dance cheesy (穿要得体,舞要逗趣) ”,他的英语实力确实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却被忽略了。
那就是Psy与之前的“韩流歌手们”不同,他在成为艺人之前是只专注于开创自己音乐的音乐人。
他没去迎合企划人的想法,而是执着于自己想要的音乐。
在他的那首有别于《江南风格》的歌曲《青蛙》中,我们可以领会他的心路。
“这辈子听得最多的话/到头来你能做什么/这辈子最想说的话/我自己来定/……/我就是青蛙/无论你们说什么/我行我素。
”我们把工厂产品般的音乐贴上“韩流” 标签,并视其为出口创汇的金钥匙。
韩国的一些企划能人们选拔10几岁的青少年加以悉心调教,成就他们的艺人梦,把他们推上各种节目和演唱会,锤炼演技和口才。
因为当作为歌手人气下降的话,马上就让其转行。
这样歌手们便被打造成“万能艺人”。
拿到美国乐坛敲门砖的韩国艺人不在少数。
Psy没有砖也没有敲门,但美国人狂热地欢迎和邀请他。
也许现在才是韩国流行音乐被世界了解的开始时刻。